律图审稿专业委员会3轮严审

网络诽谤罪公诉前提

帮助5人 4.4w浏览 #知识产权 匿名 2020-09-08 重庆云阳县
问题相似?点击查看诊断报告~
律师解答 共1条
  • 精准辩护先锋队
    精准辩护先锋队
    16人赞同了该解答
    咨询我
    对于网络诽谤罪公诉前提这个问题,解答如下,
    一、网络诽谤罪公诉条件
    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认定。按照刑法规定,诽谤罪除“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情形外,属于“告诉才处理”的案件。
    被害人如果没有自行向人民提讼,要求追究行为人刑事责任的,人民不能对实施诽谤的行为人处以刑罚,但“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这就是说,“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诽谤案件,应由公安机关立案侦查,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
    为了明确对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刑事案件适用公诉程序的条件,《解释》第三条列举了“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七种情形:
    1、引发群体性事件的;
    2、引发公共秩序混乱的;
    3、引发民族、宗教冲突的;
    4、诽谤多人,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
    5、损害国家形象,严重危害国家利益的;
    6、造成恶劣国际影响的;
    7、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
    二、网络诽谤罪相关释疑
    1、“转发500次入罪”打击的是捏造者
    司法解释规定,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246条第1款规定的“情节严重”,可构成诽谤罪。
    网络诽谤最高的审判员杜曦明介绍说,司法解释出台前,两高进行了一年多的调研,收集了大量案例,也参考了司法先例。2020年两高出台司法解释为淫秽电子信息“定刑”,就明确以牟利为目的,利用互联网、移动通讯终端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内容含有不满十四周岁未成年人的淫秽电子信息,“实际被点击数达到五千次以上的”,以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定罪处罚。
    2、非故意捏造事实不应追究刑责
    专家指出,国家赋予公民充分的言论自由,并不意味着可以随心所欲地发表任何不负责任的言论。司法解释的出台,不仅有利于依法打击网络犯罪,也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广大网民的表达权。
    打击和保护应该并重,不能压制批评的声音。对于“网络反腐”“微博反腐”,有关部门要认真对待,积极核实,及时公布调查结果。如果不是故意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则不应该追究刑事责任。
    解释的实施,也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岳运生律师认为,流行,信息不能及时公开是重要原因。因此政府要增强透明度,媒体也要加强自律。
    3、“歪嘴和尚念歪经” 最高法“非常重视”
    全文
    9 2020-09-08
文章涵盖面广,如需要针对性解答,可立即咨询小助手
咨询助手
24小时在线
立即咨询 >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解答仅供参考,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问题没解决?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当前6264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网络诽谤罪公诉前提
一键咨询
  • 黔江区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387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武隆区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368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彭水县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764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463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城口县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云阳县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开州区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610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潼南区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九龙坡区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荣昌区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0****174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152****082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黔江区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垫江县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城口县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2****108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763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江北区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渝北区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187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江津区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853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垫江县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567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0****440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铜梁区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1****804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巫山县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1****511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武隆区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6****778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巫溪县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涪陵区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127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荣昌区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荣昌区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304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渝北区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454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560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2****752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巴南区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615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7****633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506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巫山县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136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853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渝北区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璧山区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070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3****341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铜梁区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开州区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彭水县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441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江津区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1****320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381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秀山县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忠县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綦江区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307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875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861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785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石柱县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887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2****182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774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0****816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711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奉节县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565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綦江区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万州区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148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巫溪县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开州区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421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巴南区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沙坪坝区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002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757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760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武隆区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巫溪县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0****754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荣昌区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梁平区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城口县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583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奉节县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634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4****104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梁平区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为您推荐
盐城178****5720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沭阳152****2781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苏州135****5257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利用网络诽谤几次是诽谤罪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个人在互联网上散布诋毁言论,如果其言论被点击、浏览超过五千次,或者被转发超过五百次,就会被视为触犯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项“情节严重”的标准,构成诽谤罪,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10w+浏览
损害赔偿
你好,我是一名高中生在网络交友中被诈骗,我分手对方则以生命威胁
[律师回复] 遇到这种情况不要惊慌,你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保障自己的安全和权益:

保持冷静,不要刺激对方:不要因为对方的威胁而惊慌失措,也不要用激烈的言辞刺激对方,以免对方做出极端行为。尽量稳住对方的情绪,让其感受到你在关注他的情绪和状态,但同时要明确表明你不接受这种威胁的态度。

保留证据:对于对方以生命威胁你的相关信息,如聊天记录、短信、语音通话记录等,要及时进行保存,这些证据在后续处理问题时可能会起到重要作用。

告知家长和老师:第一时间将事情的经过告知家长和老师,他们有更多的生活经验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能够给予你正确的指导和帮助。他们可以和你一起商量应对的办法,也可以在必要时出面与对方沟通。

寻求专业帮助:如果对方的威胁让你感到极度不安或害怕,可以考虑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缓解你的心理压力,同时也能获得一些应对此类情况的建议。

必要时报警:如果对方的威胁行为持续存在,且严重影响到你的生活和安全,或者你担心对方真的会做出极端行为,应毫不犹豫地报警。警方有专业的手段和经验来处理这类问题,能够保障你的人身安全。

在网络交友时要保持谨慎,注意保护个人隐私和安全,避免陷入不必要的危险和麻烦之中。如果可能的话,尽量避免与不熟悉的网友有过于亲密或深入的关系。
何谓网络诽谤罪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常常因为对法律知识了解的很少,而导致自己没有办法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所以我们需要多多了解一些于自己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本篇文章为您整理了一些关于何谓网络诽谤罪的法律知识,请阅读文章详细内容了解。
10w+浏览
损害赔偿
过错方提出离婚,无过错方不离可以吗,想了解如果我不同意离婚,法律会如何判决?
[律师回复] 在中国法律框架下,如果过错方提出离婚而无过错方不同意,法院的判决主要依据夫妻感情是否确已破裂以及是否存在法定离婚事由。以下是详细的分析和解答:

1. 法律依据与原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九条的规定,离婚诉讼中,法院会首先进行调解,如果调解无效且夫妻感情确已破裂,则法院一般会准予离婚。《民法典》还明确指出,离婚是否成立的关键在于夫妻感情是否确已破裂,而非过错方是否有过错


2. 无过错方不同意离婚的情况
如果无过错方坚决不同意离婚,法院通常不会轻易判决离婚,尤其是在没有法定离婚事由(如重婚、家庭暴力、虐待、遗弃等)的情况下。例如:

如果过错方的过错行为未达到法定离婚事由的程度(如一般出轨或轻微家庭矛盾),法院可能倾向于不支持离婚。
在第一次起诉时,法院可能会驳回离婚请求,建议双方冷静处理矛盾。
3. 法定离婚事由的认定
如果过错方的行为构成法定离婚事由(如重婚、家庭暴力、虐待、遗弃、赌博、吸毒等),即使无过错方不同意离婚,法院也会依法判决离婚。例如:

如果过错方存在家庭暴力或虐待行为,法院通常会支持无过错方的权益,并判决离婚。
如果过错方与他人同居或重婚,法院也会准予离婚。
4. 无过错方的权利保护
尽管无过错方有权不同意离婚,但法律也对无过错方提供了保护措施:

经济补偿:在财产分割中,法院可能会照顾无过错方的利益,确保其获得合理的经济补偿。
精神损害赔偿:无过错方可以要求过错方支付精神损害赔偿。
子女抚养权:法院在判决子女抚养权时,会优先考虑无过错方和子女的利益。
5. 司法实践中的处理方式
在司法实践中,法院会综合考虑以下因素:

夫妻感情是否确已破裂:这是判断是否准予离婚的核心标准。
是否存在法定离婚事由:如果存在法定事由,法院会依法判决离婚。
双方的意愿和调解结果:如果调解无效且双方矛盾无法调和,法院可能会判决离婚。
网络诽谤罪多久
网络诽谤罪的诉讼时效期限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对于以暴力或其他不当手段公然侮辱他人,或是捏造事实诽谤他人者,若情节严重的,将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等惩罚。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倘若该案法定最高刑期未满五年,那么在经过五年后便无需再进行追诉。诽谤罪,是指在客观层面上,行为人故意捏造并散布虚假事实,这些事实足以贬低他人人格尊严,破坏其名誉形象,且情节严重的犯罪行为。
10w+浏览
损害赔偿
网络诽谤他人几次构成诽谤罪?
网络诽谤他人几次构成诽谤罪,需要结合刑事法律法规的规定来确定,一般情况下,如果是网络诽谤他人的信息,实际被点击的次数达到5000次以上,或者是被转发的次数达到五次以上的,就应当认定为诽谤罪,具体的诽谤罪的处罚标准可以参考下文。
10w+浏览
损害赔偿
网络诽谤如何处理?网络诽谤的定罪标准是什么
一年内多次实施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行为未经处理,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转发次数累计计算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定罪处罚。利用信息网络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破坏社会秩序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第一款第(二)项的规定,以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
10w+浏览
损害赔偿
顶部
律图法律咨询 发来一条私信

你好,您的法律问题还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吗?可以直接私信我单独沟通哦~

温馨提示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律师
律图法律咨询 24h在线
18万+

认证律师

15亿+

普法人次

9

最快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