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图审稿专业委员会3轮严审

间接故意犯罪是否存在犯罪未遂?

帮助5人 3.5w浏览 #刑事辩护 匿名 2020-09-21 江苏苏州
问题相似?点击查看诊断报告~
律师解答 共1条
  • 案件精研顾问团
    案件精研顾问团
    76人赞同了该解答
    咨询我
    你好,关于上述的问题,解答如下, 对于理论上和实践中经常研讨的涉及间接故意犯罪有无未遂的案情,笔者认为,运用上述的主客观相统一的观点,都可以说明它们不存在犯罪未遂问题。其
    一,行为人为了实现一个非犯罪的意图,而有意放任某种犯罪结果的发生。
    案例
    一:某甲持枪打猎,看到地上有只野鸡,但近处有一小孩在拔草,甲明知自己枪法不佳,若开枪有可能打死小孩,但他为了不放过这只野鸡,遂不顾小孩死活,开枪射击,结果未打中小孩或打伤了小孩。有的主张间接故意有未遂的论者,认为这时甲应负间接故意罪未遂的责任。其
    二,行为人在实现某种犯罪意图时,放任了另一种犯罪结果的发生。
    案例
    二:财务人员某甲了大量公款,他得知上级部门近期要来查账,遂决定放火烧毁财务室以灭迹。在预定放火的当夜,有一人睡在财务室里间值班。甲知道放火可能烧死值班人,但他因急于灭迹而对值班人的死活持放任态度,放火烧毁了财务室,值班人在火起时惊醒,跳窗逃了出来。有人主张,这种案件的行为人除应负、放火的刑事责任外,还构成了间接故意罪的未遂。其
    三,行为人对他人实施伤害行为,而放任对方死亡结果的发生。案例
    三:被告人某丙在保外就医期间,身带尖刀外出游逛。在拦路抢走一顶军帽后,又遇见工人某丁。因丁看了他一眼,即喝令丁站住并斥问“看什么 ”丁答:“我以为你在这儿住。”丙一面说:“谁在这儿住!”一面拔刀猛刺丁的腹部一刀,尔后扬长而去。丁身受重伤,被路人急送医院抢救无效,幸免于死。对丙以间接故意未遂处理。理论上也有造成对这类案件以间接故意未遂定性的观点。笔者认为,对上述三种案件里的行为人以间接故意罪的未遂论罪的观点值得商榷。因为从主观上看,行为人并不具有追求他人死亡这种唯一结果的心理态度,而是具有放任多种结局的心理态度。
    案例一和案例二里,行为人具有放任他人的死、伤、不死不伤三种结局的心理态度案例三里,行为人具有放任他人死、伤两种结局的心理态度。从客观上看,在放任多种结果局的心理支配下的行为,不能笼统地讲就是杀害性质的行为,而要结果客观结局来确定其行为性质(例如案例一里,若根本未射中小孩,就不能讲开枪就是行为)而客观结果是未造成死亡,案例一和案例二里可能是也未造成任何伤害。如果认为间接故意犯罪有未遂,对上述案件以未遂定罪,那就是无视行为人主观放任心理所包含内容的多样性结局,而人为地将之限制为单一的死亡结局,并以此种错误的主观要件来认定客观行为的性质,这样定性显然不符合间接故意案件的客观事实,有悖于主客观相统一的定罪要求。笔者认为,应该按实际危害结果解决上述案件的定罪问题。即在案例一里,造成死亡即定间接故意造成伤害即定间接故意伤害未死未伤的不认为是犯罪。
    在案例二里,如果值班人未死未伤,行为人只对、放火行为负刑事责任如果造成值班人死亡或伤害,则同时又构成间接故意或间接故意伤害,其放火行为构成的放火罪或毁坏财务罪与间接故意或间接故意伤害是竞合关系,应从一重罪处断。在案例三里,仅造成伤害就定故意伤害罪造成死亡就以间接故意定罪。应当强调指出,我们主张间接故意犯罪不存在犯罪未遂而按实际危害结果定罪,这决不是客观归罪,而恰恰是坚持了主客观相统一的原则。客观归罪是片面地甚至仅仅以行为所造成的危害后果作为定罪的唯一根据,而不管行为人主观上有无罪过及有何罪过,因而它是主客观相脱离的而在间接故意犯罪情况下,行为人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有可能造成危害结果,对危害结果是否发生以及发生一定的危害结果都持放任态度,即都不违背其主观意愿,这样,客观上发生死亡结果就定故意罪,发生伤害结果就定故意伤害罪,当然都是主客观相一致的。
    全文
    7 2020-09-21
文章涵盖面广,如需要针对性解答,可立即咨询小助手
咨询助手
24小时在线
立即咨询 >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解答仅供参考,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问题没解决?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当前6728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间接故意犯罪是否存在犯罪未遂?
一键咨询
  • 137****148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2****071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3****787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442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850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316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051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174****750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447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186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588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054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3****588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421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467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0****354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670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755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755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0****736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246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714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338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360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8****265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200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2****215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814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671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213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1****382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537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2****114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860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1****735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143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351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845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150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0****125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574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673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574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525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412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2****737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7****260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145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354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411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为您推荐
连云港135****4549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淮安135****1566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南京181****1189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间接故意存在犯罪未遂吗
我们的工作、学习甚至平常生活过程中,相信会遇到很多法律方面的问题,本篇文章对我们可能遇到的法律问题作出了具体的法律知识解答,希望可以通过这篇文章帮助您了解更多与间接故意存在犯罪未遂吗相关的法律方面知识。
10w+浏览
刑事辩护
间接故意犯罪不存在未遂吗?
间接故意犯罪是不存在未遂的状态的,因为犯罪未遂的情况是已经着手实行犯罪,但是因为其他的原因没有实行的,需要包含的特征是已经着手实施犯罪,没有危害的结果,是犯罪分子意志意外的原因导致的等。
10w+浏览
刑事辩护
间接故意是否存在犯罪未遂形态
间接故意犯罪是不存在犯罪未遂的形态的,对于已经着手实施的犯罪,如果是嫌疑人意志以外的原因才会认定为犯罪未遂,间接故意是行为人对是否产生犯罪的一种放任态度。
10w+浏览
刑事辩护
间接故意犯罪都有未遂的存在吗?
间接故意犯罪是没有未遂的存在的;间接故意是对犯罪的行为持有一种放任的态度,只要没有阻止就会产生犯罪的后果,同时也会按既遂来进行处罚,中间不会存在有未遂的任何行为。
10w+浏览
刑事辩护
间接故意犯罪是否存在未遂形态
存在。间接故意犯罪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所构成的犯罪。犯罪未遂是指犯罪分子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犯罪停止形态。只要是始终违背犯罪人间接故意的犯罪意志的,客观上使犯罪不可能既遂的原因使得犯罪未遂,就形成了未遂形态。
10w+浏览
刑事辩护
顶部
律图法律咨询 发来一条私信

你好,您的法律问题还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吗?可以直接私信我单独沟通哦~

温馨提示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律师
律图法律咨询 24h在线
18万+

认证律师

15亿+

普法人次

9

最快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