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图审稿专业委员会3轮严审

寻衅滋事罪与掠夺罪的边界

帮助5人 3.1w浏览 #刑事辩护 匿名 2020-09-27 河北廊坊
问题相似?点击查看诊断报告~
律师解答 共1条
  • 云端法律顾问
    云端法律顾问
    60人赞同了该解答
    咨询我
    你好,关于上述的问题,解答如下,
    1、片面特征上不同。寻衅滋事罪是以满意耍威风等不正常的精力影响或其他不健康的心思需求为动因,以损坏社会次序为意图掠夺罪是以非法占有公私资产为意图,违法动机多种多样。
    2、客观上不同。寻衅滋事罪表现为强拿硬要或许恣意损毁、占用公私资产,情节严峻的行为;掠夺罪表现为以暴力、钳制或许其他办法掠夺公私资产的行为。
    3、客体上不同。寻衅滋事罪侵略的客体是社会公共次序;掠夺罪侵略的客体是公私资产的一切权。
    全文
    11 2020-09-27
文章涵盖面广,如需要针对性解答,可立即咨询小助手
咨询助手
24小时在线
立即咨询 >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解答仅供参考,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问题没解决?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当前3645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寻衅滋事罪与掠夺罪的边界
一键咨询
  • 160****838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3****330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邢台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邢台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284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0****503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3****720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526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336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407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沧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张家口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张家口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秦皇岛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张家口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134****881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000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张家口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560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保定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021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152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167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石家庄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261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262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唐山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704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761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秦皇岛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7****061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唐山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石家庄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石家庄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张家口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邢台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张家口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承德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石家庄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788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秦皇岛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邢台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040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廊坊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354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112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564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2****782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544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484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石家庄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764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175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705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邢台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保定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张家口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保定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415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承德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503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767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811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石家庄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307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042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沧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石家庄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沧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邯郸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石家庄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435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邯郸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廊坊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832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2****176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廊坊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2****152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沧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264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保定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133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承德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254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石家庄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213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廊坊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唐山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7****034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石家庄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廊坊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邯郸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064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883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邯郸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沧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石家庄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342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362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360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为您推荐
淮安134****8650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徐州188****4122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常州152****1275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寻衅滋事的界定
我国法律对于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是有很多相关规定的,我们可以利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如果您生活中遇到了法律方面的问题,可以通过本篇文章的内容来了解一些和寻衅滋事的界定相关的法律规定。
10w+浏览
刑事辩护
寻衅滋事罪该如何界定?
刑法将寻衅滋事罪的客观表现形式规定为四种:1.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2.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3.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4.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
10w+浏览
刑事辩护
寻衅滋事如何界定多次
根据法律规定,“多次”寻衅滋事是指在两年内实施了三次及以上违法行为,包括同类重复和跨类但在一定期限内多次的情况。需要注意的是,其中至少要有一次行为达到了治安管理处罚的严重程度,这样才能确保法律适用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10w+浏览
刑事辩护
酒后寻衅滋事如何界定
具体界定如下:行为表现:酒后寻衅滋事的行为可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追逐、拦截、辱骂他人,情节恶劣的;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 法律依据: 酒后寻衅滋事的行为可能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相关规定,根据该法第二十六条,可能会被处以拘留和罚款。若对酒后寻衅滋事如何界定的有疑问的,参考下文。
10w+浏览
非婚子女可以争夺原配财产吗
[律师回复] 非婚生子女能不能争夺原配财产,这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1. 关于生父或生母的财产:
非婚生子女和婚生子女的权利是一样的。打个比方,如果生父或者生母去世了,而且在去世前也没有立下遗嘱把非婚生子女的继承权给排除掉,那么这个非婚生子女就有资格作为法定继承人,去继承生父或者生母留下来的遗产,也就能够参与到遗产的分配当中。
2. 对于原配的个人财产:
要是财产是原配自己的,那非婚生子女一般是没有法定继承权的。为啥呢?因为非婚生子女和原配之间,既没有直接的血缘关系,也不存在法定的抚养关系之类的。
3. 涉及到夫妻共同财产的情况:
夫妻共同财产呢,是要分成两部分来看的。其中属于生父或者生母的那一部分,只要符合法定继承的条件,非婚生子女就能够继承。而另外属于原配的那一部分,通常情况下,非婚生子女是没有权利去继承的。
举个例子来说,假如夫妻有一套房子是共同财产,丈夫去世了,他那一半的房产份额,在没有遗嘱排除非婚生子女继承权的情况下,非婚生子女可以继承。但妻子那一半,非婚生子女就不能去继承。
总之,非婚生子女在争夺原配财产这个问题上,要根据不同的财产性质和具体情况来确定有没有继承权,大家得清楚这里面的区别。
网上寻衅滋事罪如何界定
网络寻衅滋事罪,是指根据行为人在网络空间的具体行为,判断是否造成社会公共秩序大规模混乱。这包括恶意侮辱、恐吓他人且情节恶劣;编造或明知虚假信息传播,引发群体性事件,严重扰乱公共秩序。关键在于该行为对网络公共秩序的负面影响。
10w+浏览
刑事辩护
顶部
律图法律咨询 发来一条私信

你好,您的法律问题还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吗?可以直接私信我单独沟通哦~

温馨提示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律师
律图法律咨询 24h在线
18万+

认证律师

15亿+

普法人次

9

最快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