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图审稿专业委员会3轮严审

最高法关于交通肇事罪的司法解释最新版

帮助5人 4.8w浏览 #刑事辩护 匿名 2020-10-28 甘肃嘉峪关
问题相似?点击查看诊断报告~
律师解答 共1条
  • 智慧法律助手
    智慧法律助手
    69人赞同了该解答
    咨询我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0年11月10日最高人民审判委员会第1136次会议通过法释〔2000〕33号)为依法惩处交通肇事犯罪活动,根据刑法有关规定,现将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解释如下:
    第一条从事交通运输人员或者非交通运输人员,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交通事故,在分清事故责任的基础上,对于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
    第一百三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第二条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一)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二)死亡三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
    (三)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的。交通肇事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
    (一)酒后、吸食毒品后驾驶机动车辆的;
    (二)无驾驶资格驾驶机动车辆的;
    (三)明知是安全装置不全或者安全机件失灵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
    (四)明知是无牌证或者已报废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
    (五)严重超载驾驶的;
    (六)为逃避法律追究逃离事故现场的。
    第三条“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是指行为人具有本解释
    第二条第一款规定和第二款第
    (一)至
    (五)项规定的情形之一,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
    第四条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一)死亡二人以上或者重伤五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二)死亡六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
    (三)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六十万元以上的。
    第五条“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交通肇事后,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承包人或者乘车人指使肇事人逃逸,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以交通肇事罪的共犯论处。
    第六条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或者遗弃,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严重残疾的,应当分别依照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以故意罪或者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
    第七条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或者机动车辆承包人指使、强令他人违章驾驶造成重大交通事故,具有本解释第二条规定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
    第八条在实行公共交通管理的范围内发生重大交通事故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和本解释的有关规定办理。在公共交通管理的范围外,驾驶机动车辆或者使用其他交通工具致人伤亡或者致使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构成犯罪的,分别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四条、第一百三十五条、第二百三十三条等规定定罪处罚。
    第九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在三十万元至六十万元、六十万元至一百万元的幅度内,确定本地区执行本解释第二条第一款第(三)项、
    第四条第(三)项的起点数额标准,并报最高人民备案。
    全文
    14 2020-10-28
文章涵盖面广,如需要针对性解答,可立即咨询小助手
咨询助手
24小时在线
立即咨询 >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解答仅供参考,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问题没解决?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当前3692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最高法关于交通肇事罪的司法解释最新版
一键咨询
  • 176****585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580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嘉峪关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酒泉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酒泉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酒泉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7****068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547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张掖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364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048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嘉峪关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金昌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张掖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3****843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酒泉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张掖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361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033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陇南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836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金昌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天水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天水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516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定西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6****321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金昌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153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0****677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255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平凉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2****107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酒泉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白银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2****687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临夏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天水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嘉峪关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812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014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陇南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417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752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554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定西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6****643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嘉峪关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酒泉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张掖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平凉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618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嘉峪关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兰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1****180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655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平凉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2****288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金昌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556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张掖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陇南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庆阳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724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170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天水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庆阳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白银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陇南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兰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455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白银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张掖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兰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153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271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356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778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885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4****588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874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788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4****728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张掖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临夏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庆阳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650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庆阳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712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217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临夏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2****080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501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庆阳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临夏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0****827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566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861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456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1****077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为您推荐
淮安177****5299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扬州134****8426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宿迁152****2119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最高院交通肇事罪司法解释
一般而言寻衅滋事罪只要不造成严重后果是不严重的。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
10w+浏览
交通肇事最高法解释是什么
为了更好的应对生活中可能会发生的法律问题,我们需要学习一些相关的法律知识,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一些相关的法律知识,本站整理了一些与交通肇事最高法解释是什么相关的法律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0w+浏览
交通事故
最高法交通肇事罪司法解释全文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交通事故,在分清事故责任的基础上,对于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死亡三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情节严重的付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可能是无期徒刑等。
10w+浏览
你好,我是一名高中生在网络交友中被诈骗,我分手对方则以生命威胁
[律师回复] 遇到这种情况不要惊慌,你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保障自己的安全和权益:

保持冷静,不要刺激对方:不要因为对方的威胁而惊慌失措,也不要用激烈的言辞刺激对方,以免对方做出极端行为。尽量稳住对方的情绪,让其感受到你在关注他的情绪和状态,但同时要明确表明你不接受这种威胁的态度。

保留证据:对于对方以生命威胁你的相关信息,如聊天记录、短信、语音通话记录等,要及时进行保存,这些证据在后续处理问题时可能会起到重要作用。

告知家长和老师:第一时间将事情的经过告知家长和老师,他们有更多的生活经验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能够给予你正确的指导和帮助。他们可以和你一起商量应对的办法,也可以在必要时出面与对方沟通。

寻求专业帮助:如果对方的威胁让你感到极度不安或害怕,可以考虑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缓解你的心理压力,同时也能获得一些应对此类情况的建议。

必要时报警:如果对方的威胁行为持续存在,且严重影响到你的生活和安全,或者你担心对方真的会做出极端行为,应毫不犹豫地报警。警方有专业的手段和经验来处理这类问题,能够保障你的人身安全。

在网络交友时要保持谨慎,注意保护个人隐私和安全,避免陷入不必要的危险和麻烦之中。如果可能的话,尽量避免与不熟悉的网友有过于亲密或深入的关系。
快速解决“刑事辩护”问题
当前3499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交通肇事最高法解释是怎样的
我们的衣食住行,因为有了法律规则才能更好的保障我们各自的权益不被侵害,我们的生活是离不开法律的,因此应该提高对法律知识的了解和认识,避免在遇到法律问题无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许您现在面临着交通肇事最高法解释是怎样的的问题,希望本篇文章的内容能够帮助到您。
10w+浏览
交通事故
交通肇事罪最高法解释是什么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常常因为对法律知识了解的很少,而导致自己没有办法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所以我们需要多多了解一些于自己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本篇文章为您整理了一些关于交通肇事罪最高法解释是什么的法律知识,请阅读文章详细内容了解。
10w+浏览
交通事故
顶部
律图法律咨询 发来一条私信

你好,您的法律问题还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吗?可以直接私信我单独沟通哦~

温馨提示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律师
律图法律咨询 24h在线
18万+

认证律师

15亿+

普法人次

9

最快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