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图审稿专业委员会3轮严审

甘肃省两参人员补贴政策

帮助5人 10w+浏览 #其他 匿名 2020-12-02 山东潍坊
问题相似?点击查看诊断报告~
律师解答 共1条
  • 法律纠纷化解员
    法律纠纷化解员
    65人赞同了该解答
    咨询我
    解答如下,
    一、提高遗属生活困难补助的对象、标准及有关政策  
    (一) 凡依据甘人事〔1997〕114号文件由人事劳动保障部门审批享受或变更了遗属生活困难补助的机关事业单位死亡职工遗属生活困难补助标准都在本次调整之列。  
    (二)新的遗属生活困难补助标准从2008年1月1日起  统一按《甘肃省国家机关事业单位职工遗属生活困难补助标准表》(附后)执行,此前其它标准一律停止执行。  
    (三)为保护、抢救国家财产、对敌或舍已救人牺牲的人员,其遗属生活困难补助可在上述表列标准的基础上分别增加50元。  
    (四)新标准执行后,若全县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高于遗属生活困难补助标准,如属城市户口的,可向县民政部门申请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五)其它未尽事宜可继续依据甘人事〔1997〕114号、2002121号文件规定执行。  
    二、遗属生活困难补助标准的变更审批新的遗属生活困难补助标准执行后,凡享受老标准遗属生活困难补助的人员,一律重新申报变更标准。  
    (一) 申报审批的时间  遗属生活困难补助标准变更申报审批工作从2008年8月15日开始,到10月10日结束。  
    (二) 申报审批的程序  
    1、遗属个人申报(8月15日至9月15日)。申报变更遗属补助标准的遗属需持:
    ①个人身份证(审查后交公安机关盖章确认的复印件一张)、
    ②本人户口所在地派出所出具的本人户籍类别及年龄证明(必须为打印且加盖公安机关印章)
    ③属已故职工配偶的,持所在乡镇(或街道居委会)婚姻管理部门出具的未再婚证明
    ④属在中学学习的学生,持所在学校出具的在校生证明
    ⑤属2004年以前享受了遗属生活困难补助费且2004年提高标准的需提供2004年提高供养标准的审批文号2004年以后审批享受遗属生活困难补助费的需提供享受生活困难补助费的审批文号。同时,填写机关事业单位已故职工遗属生活困难补助标准变更审批表(照片处必须贴有本人照片或以电子形式打印,否则不予审批)一份后,将全部材料交由原供养单位主管部门审查。  
    2、主管部门审查(9月16日至9月30日)。各乡镇、各部门接此《通知》后,要对本单位的供养遗属进行一次深入细致的摸底清理,严格审查遗属个人所提供的申报材料,认真填写《机关事业已故职工享受遗属供养标准变更审批表》并在符合享受和变更遗属供养条件人员的遗属供养标准变更审批表上加注意见后,将全部材料一并报县人事劳动保障局审查。  
    3、人事劳动保障部门审批(10月1日至10月10日县人事劳动保障局对各单位上报的材料在严格审查清理后,重新按照新标准审批。  
    4、各乡镇、各部门也要以这次工作为契机,对已丧失供养条件(被供养的父母已死亡被供养的配偶已再婚或死亡被供养的子女或兄妹已年满18周岁或中学已毕业)的人员要坚决予以清理,并及时停止供养并通报相关部门。  
    (三)申报审批工作的要求
    1、各乡镇、各部门在接此《通知》后,要尽快确定专人办理具体业务,认真清理本单位供养人员,及时通知供养遗属个人,严格审查,按时上报审批,对因遗属个人或供养单位错报、迟报或漏报造成审批错误或不能审批的,后果自负,审批工作结束后不再接收补报材料。
    全文
    13 2020-12-02
文章涵盖面广,如需要针对性解答,可立即咨询小助手
咨询助手
24小时在线
立即咨询 >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解答仅供参考,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问题没解决?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当前6726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甘肃省两参人员补贴政策
一键咨询
  • 168****521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0****414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淄博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4****735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德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555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济宁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454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淄博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潍坊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滨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潍坊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威海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临沂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661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烟台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422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滨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枣庄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淄博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青岛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577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枣庄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830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442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616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淄博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济南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328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东营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滨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4****154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济南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047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671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4****181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1****012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烟台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烟台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433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047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日照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025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770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757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威海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882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011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744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烟台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2****554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0****058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烟台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德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402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烟台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东营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济南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575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2****802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淄博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0****373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873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东营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聊城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临沂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557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聊城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548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554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881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滨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0****747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3****417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7****385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安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滨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3****712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济南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275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临沂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济宁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威海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762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274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潍坊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816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372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4****626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1****272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淄博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安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1****370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东营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570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潍坊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332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潍坊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济南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济南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为您推荐
无锡181****5106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徐州177****8790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扬州177****2061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甘肃省高温补贴法律有哪些?
甘肃政府发布《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从事室外作业(日最高气温达到摄氏35度以上)和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摄氏33度(不含33度)以下环境作业的人员,甘肃发放标准:高温津贴每人每月45元。
10w+浏览
甘肃省高温补贴标准是多少
甘肃省高温补贴的标准是每人每天12元到每人每天8元不等,高温补贴之所以也有差异,那是因为有些人在夏天只能在室外工作,还有一部分人尽管在室内,但是工作环境也是没办法降到33℃以下的。并且甘肃省的高温补贴的发放时间也是6月份到9月份,不得通过其他物品顶替。
10w+浏览
2024甘肃省高温补贴标准是什么?
高温津贴发放条件和标准: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35℃以上高温天气从事室外作业,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应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高温、露天作业人员每人每天12元,其他作业人员每人每天8元。
10w+浏览
想了解,我想问下莒县计划生育政策是什么呢?
[律师回复] 莒县执行山东省的计划生育政策,主要内容如下4:
生育调节
提倡适龄婚育、优生优育: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已生育三个子女的夫妻,有子女死亡或者有病残儿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的,可以等额再生育子女。夫妻可以自行选择生育子女的时间,依法享受母婴保健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落实生育登记制度: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落实生育登记制度,做好与生育保险待遇的衔接,推进出生医学证明、户口登记、医疗保险、社会保障、儿童预防接种等服务事项联办。
避孕方法选择权:公民享有避孕方法的知情选择权。育龄夫妻有权自主选择避孕节育措施,预防和减少非意愿妊娠。
建立人口监测体系: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完善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人口监测体系,密切监测生育形势、人口变动趋势和健康水平,在人口出生率、性别比、死亡或者畸形等出现异常情况时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
禁止歧视等行为:禁止歧视、虐待生育女婴的妇女和不育的妇女。禁止歧视、虐待、遗弃婴儿和违法送养子女。
奖励与社会保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落实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和社会福利等社会保障制度,促进计划生育,并根据当地实际采取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为因生育中断就业的女性提供就业培训公共服务,支持用人单位采取有利于夫妻双方照顾婴幼儿的灵活休假和弹性工作制度等支持措施。
另外,莒县还为准备怀孕的夫妇提供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服务6。服务对象为拟在婚后半年内怀孕的男女双方在办理结婚登记前,或已接受过婚前医学检查的夫妻双方及准生二孩的夫妻双方6。
分享
快速解决“婚姻家庭”问题
当前6868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甘肃省户口落户的政策有什么?
公民具有合法的居住地,稳定的职业,稳定的生活来源,可以在甘肃省落户,学生升学和参军入伍,在城镇就业居住5年以上,可以举家迁移到城镇,取得城镇户口。高校毕业生,技术工人等,一律可以在城镇落户。
10w+浏览
甘肃省2024年高温补贴有哪些规定
我省夏季高温津贴标准执行的是1997年由原省劳动厅《关于切实做好夏季防暑降温工作的通知》(甘劳发〔1997〕178号)规定的标准,即:高温作业工人每人每月45元,非高温作业工人每人每月40元,一般工作人员(含行政事业单位)每人每月35元,发放时间为7、8、9三个月。至今已经连续17年未作调整。
10w+浏览
刑满释放人员的就业政策有哪些变化?
[律师回复] 刑满释放人员的就业政策主要有以下变化:

一、享有平等就业权

  ? 政策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第三十八条,刑满释放人员依法享有与其他公民平等的权利,这包括平等就业权。社会各界及安置单位不得歧视,在就业、就学、晋级、评奖等方面应当与其他公民同等对待。

  ? 实际操作:刑满释放人员可以向当地劳动部门或就业服务中心咨询就业信息,申请职业介绍或技能培训,以提高就业竞争力。

二、政府帮扶与安置

  ? 政策规定:地方政府有责任协助刑满释放人员重新融入社会并妥善安置生活,包括提供就业安置机会。

  ? 具体措施:

      ? 对表现良好且具备相关技能的刑释人员,劳动改造机构可负责接收并进行安置就业。

      ? 刑释人员在服刑期间已缴纳养老保险的,刑满释放后可继续缴纳并享受相应待遇。

      ? 地方政府应为刑释人员提供必要的生活救助,包括创业补贴、最低生活保障等,确保其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三、就业限制与报告义务

  ? 就业限制:虽然享有平等就业权,但刑满释放人员在某些特定职业上仍受到限制,如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和特殊群体的职业。

  ? 报告义务:刑满释放人员在就业时,需要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条的规定,即依法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在入伍、就业的时候,应当如实向有关单位报告自己曾受过刑事处罚,不得隐瞒。

四、社会保障与法律援助

  ? 社会保障:刑满释放人员可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险,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障待遇。

  ? 法律援助:在融入社会过程中遭遇歧视或权益受损时,刑满释放人员可向当地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或向相关部门投诉,以确保其合法权益得到维护。

综上所述,刑满释放人员的就业政策在平等就业权、政府帮扶与安置、就业限制与报告义务以及社会保障与法律援助等方面都有所规定和变化。这些政策旨在帮助刑满释放人员更好地融入社会,实现稳定就业和生活。
顶部
律图法律咨询 发来一条私信

你好,您的法律问题还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吗?可以直接私信我单独沟通哦~

温馨提示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律师
律图法律咨询 24h在线
18万+

认证律师

15亿+

普法人次

9

最快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