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图审稿专业委员会3轮严审

借款型诈骗罪的认定

帮助5人 4.2w浏览 #债权债务 匿名 2021-03-26 四川广元
问题相似?点击查看诊断报告~
律师解答 共1条
  • 卓越法律智囊团
    卓越法律智囊团
    58人赞同了该解答
    咨询我
    对于这个问题,解答如下, 借款型诈骗罪如何认定
    借贷式诈骗,是指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借贷的形式,骗取公私财物的诈骗方式。借贷式诈骗认定主要有以下几点:
    1、诈骗人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的故意,即行为人在借钱时就具有不归还的意图。诈骗罪以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为目的作为主观构成要件的,因此,诈骗人“借钱”只是其虚构的幌子,主观上根本没有归还的意图。
    2、诈骗人在借款时都会采用虚构事实和隐瞒真相的手段,导致被害人产生错误的认识,如虚构借款用于某种投资或营利性的活动,又如虚构自已的财务状况,使被害人误信其有归还的能力。
    3、诈骗人在骗得财物后不会考虑归还财物,因此在财物的使用上毫无顾虑和节制,直接造成财物的灭失,如将借款用于赌博、吸毒或个人挥霍。
    全文
    10 2021-03-26
文章涵盖面广,如需要针对性解答,可立即咨询小助手
咨询助手
24小时在线
立即咨询 >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解答仅供参考,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问题没解决?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当前3452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借款型诈骗罪的认定
一键咨询
  • 绵阳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乐山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876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031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331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成都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充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0****882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104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825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400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471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648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054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511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154****538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362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遂宁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112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绵阳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成都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阿坝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泸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356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凉山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雅安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464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充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巴中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403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537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资阳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宜宾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4****358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710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1****822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208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210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达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内江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111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眉山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泸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513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456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内江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充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524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成都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864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881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广安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0****317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550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遂宁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8****678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873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乐山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绵阳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乐山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攀枝花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德阳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620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攀枝花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634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充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641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7****746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007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自贡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遂宁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眉山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4****784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充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泸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387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成都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攀枝花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巴中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544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阿坝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036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565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654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734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充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000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自贡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8****228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乐山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广安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145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宜宾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广元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攀枝花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321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遂宁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泸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广元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4****366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为您推荐
南通152****3168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泰州135****7277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镇江178****6364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借款型诈骗该如何认定?
诈骗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而利用借款的方式实施此行为,只要有不归还的意图就可以按诈骗罪来处罚,构成犯罪就会处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或者是拘役。遇到借款型诈骗该如何认定不清楚的,可以参考一下本文的内容。
10w+浏览
刑事辩护
借款型诈骗罪如何认定?
借款型诈骗罪的认定需要结合行为人的主观目的以及客观实施的行为来确定,如果是行为人在主观上存在非法占有该笔贷款的目的,并且在客观上实施了欺骗手段,骗取了相关的贷款,达到数额较大的情形时,就会被认定为犯罪。
10w+浏览
债权债务
应该如何认定借款型诈骗
诈骗罪的主观表现是故意非法占用他人财物,行为上面是通过欺骗的手段,骗取他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如果他人借钱构成这些条件,金额达到三千元以上,就可能构成诈骗罪。我们在遇到如何认定借款型诈骗的问题时,可以参考本文内容。
10w+浏览
刑事辩护
借款型诈骗罪该如何认定?
借款型诈骗罪该根据行为的表现方式认定,也就是虚构事实,或者是刻意隐瞒借款的用途,这种情况之下,就是属于我国法律当中所规定的诈骗行为。借款型诈骗罪该如何认定,这个问题可以参考本文内容。
10w+浏览
刑事辩护
借款型诈骗如何报案
我国法律对于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是有很多相关规定的,我们可以利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如果您生活中遇到了法律方面的问题,可以通过本篇文章的内容来了解一些和借款型诈骗如何报案相关的法律规定。
10w+浏览
刑事辩护
想了解,帮信罪是诈骗手段幺
[律师回复] 帮信罪不是诈骗手段,它的全称为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帮信罪是指个人或者单位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了实现自己或单位不法利益,主动为信息网络犯罪实施人提供计算机服务器托管、电子信息传输和通讯、互联网接入、网络信息存储等技术支持,或者为信息网络诈骗犯罪实施者提供宣传广告、结账支付等帮助,且情节严重的行为。

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两者有明显区别:

●?犯罪主体:帮信罪的主体可以是个人或单位;诈骗罪的主体是个人。

●?主观方面:帮信罪的行为人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仍提供帮助,不一定具有非法占有目的;诈骗罪的行为人必须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

●?侵犯的客体:帮信罪侵犯的客体是信息网络安全管理秩序;诈骗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

●?客观方面:帮信罪表现为为信息网络犯罪提供技术支持或其他帮助;诈骗罪表现为通过欺骗手段使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从而处分财物。

在司法实践中,对于帮信罪的认定,需要综合考虑行为人的主观明知程度、提供帮助的行为方式和情节严重程度等因素。

需要注意的是,任何犯罪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在日常生活中,应提高法律意识,避免参与任何违法犯罪活动。同时,也要注意保护个人信息和财产安全,防止被不法分子利用。如果发现有涉嫌违法犯罪的行为,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顶部
律图法律咨询 发来一条私信

你好,您的法律问题还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吗?可以直接私信我单独沟通哦~

温馨提示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律师
律图法律咨询 24h在线
18万+

认证律师

15亿+

普法人次

9

最快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