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图审稿专业委员会3轮严审

2021年10月份退保最新程序

帮助5人 10w+浏览 #其他 匿名 2021-03-29 巴彦淖尔盟
问题相似?点击查看诊断报告~
律师解答 共1条
  • 巴彦淖尔盟优选法务
    巴彦淖尔盟优选法务
    76人赞同了该解答
    咨询我
    您好,针对您的问题解答如下, 一、退保条件
    1、出国定居或取得永久居住权;
    2、在职死亡;
    3、返乡务农的农民工;
    4、超过退休年龄仍然继续缴费的人员(只退法定退休年龄后实际缴费的时间段);
    5、到达退休年龄,但缴费时间不足15年。
    其中第1、4项退个人账户中的个人缴费本息之和而第5项退个人账户中的全部储存额。
    二、保险退保流程
    (一)退保流程
    1、携带单位介绍信、有关原始证明材料原件(出国定居者提供护照或境外永久居住证明;在职死亡出具死亡证明、户口注销证明;返乡农名工提交本人申请并需户口所在地的村委会出具返乡务农证明及证明身份的户口本)、本人申请及缴费明细记录等报社保中心;
    2、社保中心业务员审核,收回个人养老保险手册或台账,出具《个人账户一次性处理审批表》,返回参保单位签署意见及领款人签字盖章;
    3、在社保中心财务办理退保金额的领取手续。
    (二)退保人在办理退保时要提供以下文件:
    (1)退保申请书(被保险人要求退保的,应当提供投保人书面同意的退保申请书);
    (2)保险合同正本及最后一次缴费凭证;
    (3)投保人的身份证明原件;
    (4)委托他人办理的,应当提供投保人的委托书、委托人的身份证明原件。
    全文
    8 2021-03-29
    1对1在线咨询,最快9秒响应
    还有疑问?咨询可得专业解决方案
    1对1在线咨询,最快9秒响应
    还有疑问?咨询可得专业解决方案
文章涵盖面广,如需要针对性解答,可立即咨询小助手
咨询助手
24小时在线
立即咨询 >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解答仅供参考,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问题没解决?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当前6039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2021年10月份退保最新程序
一键咨询
  • 178****481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乌兰察布盟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284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144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428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373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乌兰察布盟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乌兰察布盟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赤峰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757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包头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巴彦淖尔盟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8****030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888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呼和浩特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481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乌兰察布盟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284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144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428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373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乌兰察布盟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乌兰察布盟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赤峰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757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包头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巴彦淖尔盟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8****030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888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呼和浩特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呼和浩特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311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鄂尔多斯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4****031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8****358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270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037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鄂尔多斯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赤峰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乌兰察布盟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203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包头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312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巴彦淖尔盟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2****300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通辽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呼和浩特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7****520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782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3****234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鄂尔多斯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373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锡林郭勒盟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包头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通辽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563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锡林郭勒盟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鄂尔多斯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663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锡林郭勒盟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853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6****832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8****764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鄂尔多斯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1****576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103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613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2****260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通辽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017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呼伦贝尔市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乌海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433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赤峰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乌海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2****784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赤峰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2****688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636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阿拉善盟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867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乌兰察布盟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阿拉善盟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364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锡林郭勒盟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乌海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乌海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568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锡林郭勒盟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鄂尔多斯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0****372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022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包头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752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阿拉善盟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包头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428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4****876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乌海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乌海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呼和浩特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065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511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呼伦贝尔市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014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通辽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包头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0****507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呼和浩特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包头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7****257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巴彦淖尔盟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771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541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124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呼和浩特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311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鄂尔多斯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4****031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8****358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270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037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鄂尔多斯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赤峰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乌兰察布盟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203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包头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312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巴彦淖尔盟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2****300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通辽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呼和浩特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7****520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782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3****234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鄂尔多斯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373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锡林郭勒盟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包头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通辽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563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锡林郭勒盟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鄂尔多斯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663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锡林郭勒盟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853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6****832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8****764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鄂尔多斯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1****576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103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613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2****260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通辽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017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呼伦贝尔市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乌海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433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赤峰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乌海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2****784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赤峰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2****688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636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阿拉善盟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867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乌兰察布盟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阿拉善盟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364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锡林郭勒盟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乌海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乌海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568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锡林郭勒盟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鄂尔多斯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0****372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022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包头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752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阿拉善盟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包头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428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4****876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乌海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乌海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呼和浩特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065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511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呼伦贝尔市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014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通辽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包头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0****507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呼和浩特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包头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7****257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巴彦淖尔盟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771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541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124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为您推荐
徐州177****5683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淮安178****5435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南通181****5039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徐州177****5683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淮安178****5435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南通181****5039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徐州177****5683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淮安178****5435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南通181****5039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最新公证程序规则
[律师回复] 第一章总 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办证程序,保证公证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暂行条例》,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公证处依据事实和法律、法规、规章,独立办理公证事务,不受其他单位、个人的非法干涉。   第三条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应当采用公证形式的法律行为以及其他属于公证业务范围的事项,公证处应当给予公证,但不真实、不合法或违背社会公共利益的除外。   第四条公证员应当亲自办理公证事务,公证处的其他人员协助公证员办理公证事务。   第五条公证人员办理公证事务,应当保守国家秘密和当事人的秘密。   前款规定,适用于接触公证事务的鉴定人、翻译、见证人和其他公职人员。   第二章当事人   第六条公证当事人是指与公证事项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并以自己的名义向公证处提出公证申请,在公证活动中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公民或法人。   第七条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申办公证,应当征得其法定代理人的同意或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申办公证,应当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   法人申办公证,应当由其法定代表人代表。   第八条当事人、当事人的法定代理人或法定代表人,可以委托代理人申办公证事项,但申办遗嘱,遗赠扶养协议、赠与、认领亲子、收养、解除收养、委托、声明、生存及其他与当事人人身有密切关系的公证事项除外。   公证人员不得代理当事人在本公证处申办公证。   第九条居住在国外或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当事人,委托代理人申办公证事项,其委托书应经当地公证人、我驻外使领馆公证,或经司法部指定的机构、人员证明。但司法部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三章回 避   第十条公证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也有权申请他们回避。   (一)是本公证事项的当事人或者当事人的近亲属;   (二)与本公证事项有利害关系;   (三)与本公证事项的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正确办证的。   前款规定,适用于接触该公证事项的翻译、鉴定人等有关人员。   当事人提出回避申请,应当在公证书作成前提出。   第十一条公证处主任或副主任的回避,由本级司法局局长或副局长决定,其他人员的回避,由公证处主任或副主任决定。   回避决定作出后,公证处应当通知当事人。   第四章管 辖   第十二条公证事项由当事人住所地、法律行为或者事实发生地的公证处管辖。   涉及不动产转让的公证事项,由不动产所在地的公证处管辖,但遗嘱、委托、声明中涉及不动产转让的除外。   收养公证由收养人或被收养人住所地的公证处管辖;涉外及涉港、澳、台地区的收养公证的管辖,依照司法部有关规定确定。   第十三条住所地不同的若干个当事人共同申办同一公证事项的,必须共同到其中一名当事人住所地的公证处办理,除不得委托的公证事项外,可以委托一名当事人代为办理。   第十四条直辖市、省(自治区)辖市公证处与该市所辖区、县(市)公证处之间的管辖,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司法厅(局)确定。   第五章申请与受理   第十五条公民、法人申请公证,应当向公证处提出,并填写公证申请表。公证申请表应记明下列内容:   (-)申请人及代理人的姓名、性别、出生日期、身份证号码、工作单位、住址等;申请人为法人的,应记明法人的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的姓名、职务等;   (二)请求公证的事项及公证书的用途;   (三)提交材料的名称、份数及有关证人的姓名、住址;   (四)申请的时间及其它需说明的问题。   申请人应在申请表上签名或盖章。申请人填写申请表确有困难的,可由公证人员代为填写。   第十六条公民、法人申请公证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身份证明,法人资格证明及其法定代表人的身份证明;   (二)代理人代为申请的,委托代理人须提交授权委托书,其他代理人须提交有代理权资格的证明;   (三)需公证的文书;   (四)与公证事项有关的财产所有权证明;   (五)与公证事项有关的其他材料。   第十七条符合下列条件的申请,公证处应予受理:   (一)申请人与申请公证的事项有利害关系;   (二)申请人之间对申请公证的事项无争议;   (三)申请公证的事项属于公证处的业务范围;   (四)申请公证的事项属于本公证处管辖。   对不符合条件的申请,公证处应作出不予受理决定,并通知申请人。   第十八条公证处应当建立分类登记制度,登记事项包括:公证类别、当事人姓名(名称)、代理人(代表人)姓名、受理日期、承办人、审批人、办结日期、结案方式、公证书编号等。   第十九条公证处受理公证申请后,应将受理通知单发给当事人,并开始建立公证卷宗。   受理通知单应记明:申请人的姓名(名称)、申请公证的事项、申请人提供的主要材料、受理日期及承办人。申请人或其他代理人(代表人)应在受理通知单回执上签名。   第二十条公证处受理公证申请后,应按规定标准由专人收取公证费。公证办结后,经核定的公证费与预收数额不一致的,应当办理退还或补收手续。当事人交纳公证费有困难的,应提出书面申请,由公证处主任或副主任决定是否减、免。   第二十一条公证处可以设立公证事项承办单,各环节的'经办人应在承办单上签名并注明日期。承办单应附卷。
4w浏览
最新公证程序规则
[律师回复] 第一章总 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办证程序,保证公证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暂行条例》,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公证处依据事实和法律、法规、规章,独立办理公证事务,不受其他单位、个人的非法干涉。   第三条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应当采用公证形式的法律行为以及其他属于公证业务范围的事项,公证处应当给予公证,但不真实、不合法或违背社会公共利益的除外。   第四条公证员应当亲自办理公证事务,公证处的其他人员协助公证员办理公证事务。   第五条公证人员办理公证事务,应当保守国家秘密和当事人的秘密。   前款规定,适用于接触公证事务的鉴定人、翻译、见证人和其他公职人员。   第二章当事人   第六条公证当事人是指与公证事项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并以自己的名义向公证处提出公证申请,在公证活动中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公民或法人。   第七条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申办公证,应当征得其法定代理人的同意或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申办公证,应当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   法人申办公证,应当由其法定代表人代表。   第八条当事人、当事人的法定代理人或法定代表人,可以委托代理人申办公证事项,但申办遗嘱,遗赠扶养协议、赠与、认领亲子、收养、解除收养、委托、声明、生存及其他与当事人人身有密切关系的公证事项除外。   公证人员不得代理当事人在本公证处申办公证。   第九条居住在国外或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当事人,委托代理人申办公证事项,其委托书应经当地公证人、我驻外使领馆公证,或经司法部指定的机构、人员证明。但司法部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三章回 避   第十条公证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也有权申请他们回避。   (一)是本公证事项的当事人或者当事人的近亲属;   (二)与本公证事项有利害关系;   (三)与本公证事项的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正确办证的。   前款规定,适用于接触该公证事项的翻译、鉴定人等有关人员。   当事人提出回避申请,应当在公证书作成前提出。   第十一条公证处主任或副主任的回避,由本级司法局局长或副局长决定,其他人员的回避,由公证处主任或副主任决定。   回避决定作出后,公证处应当通知当事人。   第四章管 辖   第十二条公证事项由当事人住所地、法律行为或者事实发生地的公证处管辖。   涉及不动产转让的公证事项,由不动产所在地的公证处管辖,但遗嘱、委托、声明中涉及不动产转让的除外。   收养公证由收养人或被收养人住所地的公证处管辖;涉外及涉港、澳、台地区的收养公证的管辖,依照司法部有关规定确定。   第十三条住所地不同的若干个当事人共同申办同一公证事项的,必须共同到其中一名当事人住所地的公证处办理,除不得委托的公证事项外,可以委托一名当事人代为办理。   第十四条直辖市、省(自治区)辖市公证处与该市所辖区、县(市)公证处之间的管辖,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司法厅(局)确定。   第五章申请与受理   第十五条公民、法人申请公证,应当向公证处提出,并填写公证申请表。公证申请表应记明下列内容:   (-)申请人及代理人的姓名、性别、出生日期、身份证号码、工作单位、住址等;申请人为法人的,应记明法人的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的姓名、职务等;   (二)请求公证的事项及公证书的用途;   (三)提交材料的名称、份数及有关证人的姓名、住址;   (四)申请的时间及其它需说明的问题。   申请人应在申请表上签名或盖章。申请人填写申请表确有困难的,可由公证人员代为填写。   第十六条公民、法人申请公证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身份证明,法人资格证明及其法定代表人的身份证明;   (二)代理人代为申请的,委托代理人须提交授权委托书,其他代理人须提交有代理权资格的证明;   (三)需公证的文书;   (四)与公证事项有关的财产所有权证明;   (五)与公证事项有关的其他材料。   第十七条符合下列条件的申请,公证处应予受理:   (一)申请人与申请公证的事项有利害关系;   (二)申请人之间对申请公证的事项无争议;   (三)申请公证的事项属于公证处的业务范围;   (四)申请公证的事项属于本公证处管辖。   对不符合条件的申请,公证处应作出不予受理决定,并通知申请人。   第十八条公证处应当建立分类登记制度,登记事项包括:公证类别、当事人姓名(名称)、代理人(代表人)姓名、受理日期、承办人、审批人、办结日期、结案方式、公证书编号等。   第十九条公证处受理公证申请后,应将受理通知单发给当事人,并开始建立公证卷宗。   受理通知单应记明:申请人的姓名(名称)、申请公证的事项、申请人提供的主要材料、受理日期及承办人。申请人或其他代理人(代表人)应在受理通知单回执上签名。   第二十条公证处受理公证申请后,应按规定标准由专人收取公证费。公证办结后,经核定的公证费与预收数额不一致的,应当办理退还或补收手续。当事人交纳公证费有困难的,应提出书面申请,由公证处主任或副主任决定是否减、免。   第二十一条公证处可以设立公证事项承办单,各环节的'经办人应在承办单上签名并注明日期。承办单应附卷。
4w浏览
最新公证程序规则
[律师回复] 第一章总 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办证程序,保证公证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暂行条例》,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公证处依据事实和法律、法规、规章,独立办理公证事务,不受其他单位、个人的非法干涉。   第三条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应当采用公证形式的法律行为以及其他属于公证业务范围的事项,公证处应当给予公证,但不真实、不合法或违背社会公共利益的除外。   第四条公证员应当亲自办理公证事务,公证处的其他人员协助公证员办理公证事务。   第五条公证人员办理公证事务,应当保守国家秘密和当事人的秘密。   前款规定,适用于接触公证事务的鉴定人、翻译、见证人和其他公职人员。   第二章当事人   第六条公证当事人是指与公证事项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并以自己的名义向公证处提出公证申请,在公证活动中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公民或法人。   第七条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申办公证,应当征得其法定代理人的同意或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申办公证,应当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   法人申办公证,应当由其法定代表人代表。   第八条当事人、当事人的法定代理人或法定代表人,可以委托代理人申办公证事项,但申办遗嘱,遗赠扶养协议、赠与、认领亲子、收养、解除收养、委托、声明、生存及其他与当事人人身有密切关系的公证事项除外。   公证人员不得代理当事人在本公证处申办公证。   第九条居住在国外或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当事人,委托代理人申办公证事项,其委托书应经当地公证人、我驻外使领馆公证,或经司法部指定的机构、人员证明。但司法部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三章回 避   第十条公证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也有权申请他们回避。   (一)是本公证事项的当事人或者当事人的近亲属;   (二)与本公证事项有利害关系;   (三)与本公证事项的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正确办证的。   前款规定,适用于接触该公证事项的翻译、鉴定人等有关人员。   当事人提出回避申请,应当在公证书作成前提出。   第十一条公证处主任或副主任的回避,由本级司法局局长或副局长决定,其他人员的回避,由公证处主任或副主任决定。   回避决定作出后,公证处应当通知当事人。   第四章管 辖   第十二条公证事项由当事人住所地、法律行为或者事实发生地的公证处管辖。   涉及不动产转让的公证事项,由不动产所在地的公证处管辖,但遗嘱、委托、声明中涉及不动产转让的除外。   收养公证由收养人或被收养人住所地的公证处管辖;涉外及涉港、澳、台地区的收养公证的管辖,依照司法部有关规定确定。   第十三条住所地不同的若干个当事人共同申办同一公证事项的,必须共同到其中一名当事人住所地的公证处办理,除不得委托的公证事项外,可以委托一名当事人代为办理。   第十四条直辖市、省(自治区)辖市公证处与该市所辖区、县(市)公证处之间的管辖,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司法厅(局)确定。   第五章申请与受理   第十五条公民、法人申请公证,应当向公证处提出,并填写公证申请表。公证申请表应记明下列内容:   (-)申请人及代理人的姓名、性别、出生日期、身份证号码、工作单位、住址等;申请人为法人的,应记明法人的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的姓名、职务等;   (二)请求公证的事项及公证书的用途;   (三)提交材料的名称、份数及有关证人的姓名、住址;   (四)申请的时间及其它需说明的问题。   申请人应在申请表上签名或盖章。申请人填写申请表确有困难的,可由公证人员代为填写。   第十六条公民、法人申请公证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身份证明,法人资格证明及其法定代表人的身份证明;   (二)代理人代为申请的,委托代理人须提交授权委托书,其他代理人须提交有代理权资格的证明;   (三)需公证的文书;   (四)与公证事项有关的财产所有权证明;   (五)与公证事项有关的其他材料。   第十七条符合下列条件的申请,公证处应予受理:   (一)申请人与申请公证的事项有利害关系;   (二)申请人之间对申请公证的事项无争议;   (三)申请公证的事项属于公证处的业务范围;   (四)申请公证的事项属于本公证处管辖。   对不符合条件的申请,公证处应作出不予受理决定,并通知申请人。   第十八条公证处应当建立分类登记制度,登记事项包括:公证类别、当事人姓名(名称)、代理人(代表人)姓名、受理日期、承办人、审批人、办结日期、结案方式、公证书编号等。   第十九条公证处受理公证申请后,应将受理通知单发给当事人,并开始建立公证卷宗。   受理通知单应记明:申请人的姓名(名称)、申请公证的事项、申请人提供的主要材料、受理日期及承办人。申请人或其他代理人(代表人)应在受理通知单回执上签名。   第二十条公证处受理公证申请后,应按规定标准由专人收取公证费。公证办结后,经核定的公证费与预收数额不一致的,应当办理退还或补收手续。当事人交纳公证费有困难的,应提出书面申请,由公证处主任或副主任决定是否减、免。   第二十一条公证处可以设立公证事项承办单,各环节的'经办人应在承办单上签名并注明日期。承办单应附卷。
4w浏览
最新公证程序规则
[律师回复] 第一章总 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办证程序,保证公证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暂行条例》,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公证处依据事实和法律、法规、规章,独立办理公证事务,不受其他单位、个人的非法干涉。   第三条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应当采用公证形式的法律行为以及其他属于公证业务范围的事项,公证处应当给予公证,但不真实、不合法或违背社会公共利益的除外。   第四条公证员应当亲自办理公证事务,公证处的其他人员协助公证员办理公证事务。   第五条公证人员办理公证事务,应当保守国家秘密和当事人的秘密。   前款规定,适用于接触公证事务的鉴定人、翻译、见证人和其他公职人员。   第二章当事人   第六条公证当事人是指与公证事项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并以自己的名义向公证处提出公证申请,在公证活动中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公民或法人。   第七条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申办公证,应当征得其法定代理人的同意或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申办公证,应当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   法人申办公证,应当由其法定代表人代表。   第八条当事人、当事人的法定代理人或法定代表人,可以委托代理人申办公证事项,但申办遗嘱,遗赠扶养协议、赠与、认领亲子、收养、解除收养、委托、声明、生存及其他与当事人人身有密切关系的公证事项除外。   公证人员不得代理当事人在本公证处申办公证。   第九条居住在国外或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当事人,委托代理人申办公证事项,其委托书应经当地公证人、我驻外使领馆公证,或经司法部指定的机构、人员证明。但司法部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三章回 避   第十条公证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也有权申请他们回避。   (一)是本公证事项的当事人或者当事人的近亲属;   (二)与本公证事项有利害关系;   (三)与本公证事项的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正确办证的。   前款规定,适用于接触该公证事项的翻译、鉴定人等有关人员。   当事人提出回避申请,应当在公证书作成前提出。   第十一条公证处主任或副主任的回避,由本级司法局局长或副局长决定,其他人员的回避,由公证处主任或副主任决定。   回避决定作出后,公证处应当通知当事人。   第四章管 辖   第十二条公证事项由当事人住所地、法律行为或者事实发生地的公证处管辖。   涉及不动产转让的公证事项,由不动产所在地的公证处管辖,但遗嘱、委托、声明中涉及不动产转让的除外。   收养公证由收养人或被收养人住所地的公证处管辖;涉外及涉港、澳、台地区的收养公证的管辖,依照司法部有关规定确定。   第十三条住所地不同的若干个当事人共同申办同一公证事项的,必须共同到其中一名当事人住所地的公证处办理,除不得委托的公证事项外,可以委托一名当事人代为办理。   第十四条直辖市、省(自治区)辖市公证处与该市所辖区、县(市)公证处之间的管辖,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司法厅(局)确定。   第五章申请与受理   第十五条公民、法人申请公证,应当向公证处提出,并填写公证申请表。公证申请表应记明下列内容:   (-)申请人及代理人的姓名、性别、出生日期、身份证号码、工作单位、住址等;申请人为法人的,应记明法人的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的姓名、职务等;   (二)请求公证的事项及公证书的用途;   (三)提交材料的名称、份数及有关证人的姓名、住址;   (四)申请的时间及其它需说明的问题。   申请人应在申请表上签名或盖章。申请人填写申请表确有困难的,可由公证人员代为填写。   第十六条公民、法人申请公证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身份证明,法人资格证明及其法定代表人的身份证明;   (二)代理人代为申请的,委托代理人须提交授权委托书,其他代理人须提交有代理权资格的证明;   (三)需公证的文书;   (四)与公证事项有关的财产所有权证明;   (五)与公证事项有关的其他材料。   第十七条符合下列条件的申请,公证处应予受理:   (一)申请人与申请公证的事项有利害关系;   (二)申请人之间对申请公证的事项无争议;   (三)申请公证的事项属于公证处的业务范围;   (四)申请公证的事项属于本公证处管辖。   对不符合条件的申请,公证处应作出不予受理决定,并通知申请人。   第十八条公证处应当建立分类登记制度,登记事项包括:公证类别、当事人姓名(名称)、代理人(代表人)姓名、受理日期、承办人、审批人、办结日期、结案方式、公证书编号等。   第十九条公证处受理公证申请后,应将受理通知单发给当事人,并开始建立公证卷宗。   受理通知单应记明:申请人的姓名(名称)、申请公证的事项、申请人提供的主要材料、受理日期及承办人。申请人或其他代理人(代表人)应在受理通知单回执上签名。   第二十条公证处受理公证申请后,应按规定标准由专人收取公证费。公证办结后,经核定的公证费与预收数额不一致的,应当办理退还或补收手续。当事人交纳公证费有困难的,应提出书面申请,由公证处主任或副主任决定是否减、免。   第二十一条公证处可以设立公证事项承办单,各环节的'经办人应在承办单上签名并注明日期。承办单应附卷。
4w浏览
顶部
律图法律咨询 发来一条私信

你好,您的法律问题还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吗?可以直接私信我单独沟通哦~

温馨提示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律师
律图法律咨询 24h在线
18万+

认证律师

15亿+

普法人次

9

最快响应

请向右滑动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