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图审稿专业委员会3轮严审

教唆犯的判决

帮助5人 3w浏览 #刑事辩护 匿名 2021-03-31 天津河北区
问题相似?点击查看诊断报告~
律师解答 共1条
  • 刑事法律咨询
    刑事法律咨询
    28人赞同了该解答
    咨询我
    您好,针对您的问题解答如下, 对于教唆犯应当如何认定
    1、对于教唆犯,应当按照他所教唆的罪定罪,而不能笼统地定为教唆罪,如教唆他人犯抢劫罪的,定抢劫罪;教唆他人犯放火罪的,定放火罪。如果被教唆的人将被教唆的罪理解错了,实施了其他犯罪,或者在犯罪时超出了被教唆之罪的范围,教唆犯只对自己所教唆的犯罪承担刑事责任。
    2、对于间接教唆的也应按教唆犯处罚。间接教唆是指教唆教唆者的情况。例如,甲教唆乙,(让)乙教唆丙实施抢劫罪,甲的行为便是间接教唆。对于间接教唆,也应按教唆犯处罚,即按照所教唆的罪定罪。因为“教唆他人犯罪的”是教唆犯,教唆行为本身也是犯罪行为,故教唆他人实施的,仍然是教唆犯。
    3、当刑法分则条文将教唆他人实施特定犯罪的行为规定为犯罪时,对教唆者不能依所教唆的罪定罪,而应直接依照刑法分则的规定定罪,不再适用刑法总则关于教唆犯的规定(参见刑法第104条第2款)。
    教唆犯是什么意思
    教唆犯是指以授意、怂恿、劝说、利诱或者其他方法故意唆使他人犯罪的人。成立教唆犯需要具备以下条件:
    1、教唆犯所教唆的对象(即被教唆的人)必须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否则不成立教唆犯,而成立间接正犯。例如,乙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且精神正常,如果甲教唆乙,甲便是教唆犯;如果甲教唆乙盗窃,甲则是间接正犯(刑法第17条第2款)。
    2、必须有教唆行为。教唆行为的实质是引起他人的犯罪故意。如果教唆行为引起了被教唆人的犯罪故意,被教唆人进而实施了被教唆的犯罪行为,则教唆行为与被教唆人的犯罪行为构成共同犯罪;如果教唆犯实施了教唆行为,但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则教唆犯与被教唆的人不成立共犯,但教唆犯仍然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1)教唆行为的形式没有限制,既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还可以是示意性的动作。教唆行为的方式多种多样,如劝告、嘱托、哀求、指示、利诱、怂恿、命令、威胁、强迫,等等。但如果威胁、强迫达到了使被教唆人丧失意志自由的程度,则成立问接正犯。
    (2)教唆行为必须是唆使他人实施较为特定的犯罪的行为,让他人实施完全不特定的犯罪的,难以认定为教唆行为。但是,只要所教唆的是较为特定的犯罪,即使该犯罪的对象还不存在,而是以出现对象为条件的,也不失为教唆行为。
    (3)教唆行为的成立不要求行为人就具体犯罪的时间、地点、方法、手段等作出指示。
    3、必须有教唆故意。教唆犯只能由故意构成,过失不可能成立教唆犯。一般来说,教唆犯认识到自己的教唆行为会使被教唆人产生犯罪故意进而实施犯罪,认识到被教唆人实施的犯罪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希望或者放任被教唆人实施犯罪行为及其危害结果的发生。
    全文
    12 2021-03-31
文章涵盖面广,如需要针对性解答,可立即咨询小助手
咨询助手
24小时在线
立即咨询 >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解答仅供参考,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问题没解决?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当前6546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教唆犯的判决
一键咨询
  • 164****806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386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566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367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静海区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837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372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838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滨海新区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和平区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844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334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6****334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866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406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蓟州区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2****763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8****621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红桥区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东丽区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宁河区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308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西青区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武清区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宁河区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蓟州区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437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河东区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783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3****840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2****480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河北区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宝坻区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东丽区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河西区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155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开发区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284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开发区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开区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滨海新区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和平区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080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滨海新区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280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0****802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815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067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红桥区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446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105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2****401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静海区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886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汉沽区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801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津南区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河东区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西青区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宝坻区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763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蓟州区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363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518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108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河东区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滨海新区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河北区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静海区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宝坻区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206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1****368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开发区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361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蓟州区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滨海新区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河东区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和平区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河北区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334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和平区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283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河北区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601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026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宝坻区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161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宁河区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4****126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滨海新区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814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460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370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汉沽区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静海区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蓟州区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582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006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035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滨海新区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为您推荐
扬州152****6381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苏州177****2487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徐州181****4611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教唆他人犯罪如何判决?
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针对“教唆他人犯罪如何判决”的问题,我们一起通过下文了解。
10w+浏览
刑事辩护
被教唆人犯罪中止教唆犯如何判?
被教唆人犯罪中止教唆犯如果没有造成损害的,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处罚。根据《刑法》第24条和第29条当做明确的规定,如果被教唆的人根本就没有从事被教唆的犯罪行为,对于教唆犯来说可以从轻或者是减轻处罚。
10w+浏览
刑事辩护
被教唆人犯罪中止教唆犯如何判?
在面对自己的合法权益被侵害的时候,我们就需要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权益。如果您的合法权益正在遭受侵害,那么可以通过本篇文章了解的法律知识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希望能够对您遇到关于被教唆人犯罪中止教唆犯如何判?的问题带来帮助。
10w+浏览
刑事辩护
过错方提出离婚,无过错方不离可以吗,想了解如果我不同意离婚,法律会如何判决?
[律师回复] 在中国法律框架下,如果过错方提出离婚而无过错方不同意,法院的判决主要依据夫妻感情是否确已破裂以及是否存在法定离婚事由。以下是详细的分析和解答:

1. 法律依据与原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九条的规定,离婚诉讼中,法院会首先进行调解,如果调解无效且夫妻感情确已破裂,则法院一般会准予离婚。《民法典》还明确指出,离婚是否成立的关键在于夫妻感情是否确已破裂,而非过错方是否有过错


2. 无过错方不同意离婚的情况
如果无过错方坚决不同意离婚,法院通常不会轻易判决离婚,尤其是在没有法定离婚事由(如重婚、家庭暴力、虐待、遗弃等)的情况下。例如:

如果过错方的过错行为未达到法定离婚事由的程度(如一般出轨或轻微家庭矛盾),法院可能倾向于不支持离婚。
在第一次起诉时,法院可能会驳回离婚请求,建议双方冷静处理矛盾。
3. 法定离婚事由的认定
如果过错方的行为构成法定离婚事由(如重婚、家庭暴力、虐待、遗弃、赌博、吸毒等),即使无过错方不同意离婚,法院也会依法判决离婚。例如:

如果过错方存在家庭暴力或虐待行为,法院通常会支持无过错方的权益,并判决离婚。
如果过错方与他人同居或重婚,法院也会准予离婚。
4. 无过错方的权利保护
尽管无过错方有权不同意离婚,但法律也对无过错方提供了保护措施:

经济补偿:在财产分割中,法院可能会照顾无过错方的利益,确保其获得合理的经济补偿。
精神损害赔偿:无过错方可以要求过错方支付精神损害赔偿。
子女抚养权:法院在判决子女抚养权时,会优先考虑无过错方和子女的利益。
5. 司法实践中的处理方式
在司法实践中,法院会综合考虑以下因素:

夫妻感情是否确已破裂:这是判断是否准予离婚的核心标准。
是否存在法定离婚事由:如果存在法定事由,法院会依法判决离婚。
双方的意愿和调解结果:如果调解无效且双方矛盾无法调和,法院可能会判决离婚。
被教唆人犯罪中止教唆犯怎么样判?
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其实无论我们是在购物、出行、学习还是工作中,都是离不开法律知识的,我们应该要学会运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如果您的生活正面临着与被教唆人犯罪中止教唆犯怎么样判?相关的问题而无法解决的话,那么可以从本文内容中来寻找答案。
10w+浏览
刑事辩护
被教唆人犯罪中止教唆犯怎么样判?
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其实无论我们是在购物、出行、学习还是工作中,都是离不开法律知识的,我们应该要学会运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如果您的生活正面临着与被教唆人犯罪中止教唆犯怎么样判?相关的问题而无法解决的话,那么可以从本文内容中来寻找答案。
10w+浏览
刑事辩护
顶部
律图法律咨询 发来一条私信

你好,您的法律问题还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吗?可以直接私信我单独沟通哦~

温馨提示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律师
律图法律咨询 24h在线
18万+

认证律师

15亿+

普法人次

9

最快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