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图审稿专业委员会3轮严审

你好,我在工厂上班的时候受了点工伤不严重,现在准备进行工伤鉴定,请问工伤认定是否必须构成伤残?

帮助10人 2.2k浏览 #工伤赔偿 匿名 2017-06-24 浙江宁波
问题相似?点击查看诊断报告~
律师解答 共2条
  • 法务说法
    法务说法
    63人赞同了该解答
    咨询我
    工伤认定和伤残等级鉴定不是一回事。
    工伤认定是对劳动者受伤性质的认定,应该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七条“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遇有特殊情况,经报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
    用人单位未按前款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规定进行,有特定的时效性。
    而劳动能力鉴定(伤残等级鉴定)是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第二十一条“职工发生工伤,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应当进行劳动能力鉴定”的规定进行的,是对劳动者受伤害的程度做出判断及结论,劳动者依据鉴定结果享受相应的工伤待遇,没有时间要求,前提是伤势相对稳定时。
    全文
    8 2017-06-24
  • 宁波法务
    宁波法务
    评分5.0 “态度非常好”
    咨询我

    一、行为人在签订合同时有无履约能力
    行为人的履约能力可分为完全履约能力、部分履约能力和无履约能力三种情形,应分别不同情况加以认定:
    (1)有完全履约能力,但行为人自始至终无任何履约行为,而以欺骗手段让对方当事人单方履行合同,占有对方财物,应认定为合同诈骗罪;
    (2)有完全履约能力,但行为人只履行一部分,如果其不完全履行的目的旨在毁约或避免自身损失或由不可避免之客观原因造成,应认定为民事欺诈行为;如果其部分履行意在诱使相对人继续履行,从而占有对方财物,应认定为合同诈骗罪;
    (3)有部分履约能力,但行为人自始至终无任何履约行为,而以欺骗手段让对方当事人单方履行合同,占有对方财物,应认定为合同诈骗罪;
    (4) 有部分履约能力,同时亦有积极的履约行为,即使最后合同未能完全履行或完全未履行,应认定为民事欺诈行为;但是,如果行为人的履约行为本意不在承担合同义务而在于诱使相对人继续履行合同,从而占有对方财物,应认定为合同诈骗罪;
    (5)签订合同时无履约能力,之后仍无此种能力,而依然蒙蔽对方,占有对方财物的,应认定为合同诈骗罪;
    (6)签订合同时无履约能力,但事后经过各种努力,具备了履约能力,并且有积极的履约行为,则无论合同最后是否得以完全履行,均只构成民事欺诈。
    二、行为人在签订和履行合同过程中有无诈骗行为
    诈骗行为绝大多数是作为,而不可能是单纯的不作为。其主要表现为行为人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从司法实践中看行为人在签订和履行合同过程中没有欺诈行为,即使合同未能履行,也不能定合同诈骗罪。没有诈骗行为,不能定合同诈骗罪,但是有诈骗行为也不一定构成合同诈骗罪。
    要正确认定合同诈骗罪还须结合其他客观因素作具体分析。一般说来,在签订和履行合同过程中,行为人在事实上虚构了某些成分,但是并未影响合同的履行,或者虽然合同未能完全履行,但是本人愿意承担违约责任,足以说明行为人无非法骗取他人财物的目的,故不能以合同诈骗罪论处。
    三、行为人在签订合同后有无履行合同的实际行为
    履行行为的有无最能客观地反映行为人履行合同规定的民事义务的诚意,也是认定行为人是否存在“骗取钱财”目的的重要客观依据。一般说来,凡是有履行合同诚意的,在签订合同后,总会积极创造条件去履行合同。即使不能履行,也会承担违约责任。而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合同进行诈骗的人,在合同签订以后,根本没有去履行合同或者是虚假地履行合同。对于这种情形,不论其有无履行合同的实际能力,均应以合同诈骗罪论处。“实际存在的履行行为,必须是真实的履行合同义务的行动,而不是虚假的行为”。
    履行行为是否真实,应当结合履约能力的不同情形来判断,这里应该注意以下两种情况下对行为性质的认定:
    (1)行为人在签订合同后采取积极履约的行为,在尚未履行完毕时,行为人产生了非法占有对方财物的意图,将对方财物占为己有。此种情况下,行为人的部分履行行为虽然是积极的、真实的,但由于其非法占有的犯意产生在履行合同的过程中,其先前的积极履行行为已不能对抗其后来行为的刑事违法性,应构成合同诈骗罪。
    (2) 行为人在取得相对人财物后,不履行合同,迫于对方追讨,又与他人签订合同骗取财物,用以充抵前一合同的债务。这种连环诈骗在司法实践中被形象地称为“拆东墙补西墙”。这种行为实质上是行为人被迫采取的事后补救措施,不是一种真实的履行行为,应认定为合同诈骗罪。
    四、行为人对取得财物的处置情况
    “若当事人没有履行义务或者只履行一部分合同,则当事人对其占有的他人财物的处置情况,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其当时的主观心理态度,不同的心理态度,对合同标的处置也必然有所不同”。所以可以从行为人对他人财物的处置情况认定其主观上是否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1)如果行为人将取得的财物全部或大部分用以挥霍,或者从事非法活动、偿还他人债务、携款逃匿、隐匿财物且拒不返还等,应认定为行为人有“非法占有”之故意,其行为构成合同诈骗罪。
    (2) 如果行为人将取得的财物全部或者大部分用于合同的履行,即使客观上未能完全履行合同之全部义务,一般不以合同诈骗罪论。
    (3)如果行为人将取得的财物没有用于履行合同,而是用于其他合法的经营活动,只要在合同有效期限内将对方财物予以返还,应视为民事欺诈;当其没有履约行为时,应认定为合同诈骗罪。
    五、行为人在违约后有无承担责任的表现
    一般情况下,具有履行合同诚意的行为人,发现自己违约或者对方提出违约时,尽管从自身利益出发,可能提出辩解以减轻责任。但却不会逃避承担责任。当无可辩驳自己违约时,会有承担责任的表现。而利用合同进行诈骗的人在纠纷发生后,大多采用潜逃等方式进行逃避,使对方无法挽回自己的损失。
    必须注意的是,对那些不得已外出躲债,或者在双方谈判时百般辩解否认违约的,不能一概认定为合同诈骗,应该结合其他客观因素作具体分析。
    六、行为人未履行合同的原因
    影响合同未履行的原因包括主客观两种情况。行为人在履行合同过程中享受了权利,而不愿意承担义务,表明合同未履行是由于行为人主观上造成的,从而说明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应以合同诈骗罪论处。但是,如果合同当事人享受了权利,自己尽了最大努力去承担义务,只是由于客观上发生了使行为人无法预料的情况,导致合同无法得到全面履行,这种情况下,行为人不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应以合同纠纷处理。
    知识总结:刑法规定的合同诈骗罪的几种客观行为与“非法占有目的”这一主观要素密不可分。但某种含有欺诈因素的行为是否是合同诈骗罪构成中的客观行为,归根到底还是取决于有无非法占有目的。因此在判断一行为是否构成合同诈骗罪时,除看行为人是否符合合同诈骗行为类型外,还必须看行为人是否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关于工伤认定是否必须构成伤残请参考!
    全文
    11 2017-06-24
文章涵盖面广,如需要针对性解答,可立即咨询小助手
咨询助手
24小时在线
立即咨询 >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解答仅供参考,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问题没解决?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当前6161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受了工伤,请问工伤认定是否必须构成伤残
一键咨询
  • 嘉兴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836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杭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宁波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台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台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707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金华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532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554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830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台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218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台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605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舟山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553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148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433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金华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嘉兴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宁波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472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丽水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801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482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温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宁波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734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金华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2****330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371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宁波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2****815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256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125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杭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金华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绍兴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3****823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255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湖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744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367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8****047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绍兴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867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绍兴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7****446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880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275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嘉兴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金华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台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金华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杭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宁波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754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852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208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金华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宁波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舟山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862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200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850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丽水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0****131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150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湖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丽水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杭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870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绍兴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嘉兴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湖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衢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347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湖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1****668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2****881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嘉兴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610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050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203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081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710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湖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267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616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温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温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绍兴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绍兴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444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衢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778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嘉兴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舟山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2****856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为您推荐
揭阳156****2333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深圳156****8668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茂名134****4157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顶部
律图法律咨询 发来一条私信

你好,您的法律问题还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吗?可以直接私信我单独沟通哦~

温馨提示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律师
律图法律咨询 24h在线
18万+

认证律师

15亿+

普法人次

9

最快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