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图审稿专业委员会3轮严审

律师您好!我今年因为违反了法律,遭受了行政处罚,那么行政处罚中回避制度有什么具体的规定啊?

帮助10人 10w+浏览 #行政类 匿名 2018-04-23 辽宁沈阳
问题相似?点击查看诊断报告~
律师解答 共2条
  • 行政纠纷法律顾问
    行政纠纷法律顾问
    91人赞同了该解答
    咨询我
    行政处罚法规定,执法人员与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回避是一项司法制度,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都有关于回避制度和程序的规定。它是指按照法律规定的条件,执法人员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或者是有可能影响公正处理的其他关系,应当退出对案件的调查和处理。所谓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是指执法人员本人是当事人;或者是本案当事人的近亲属,案件处理的结果可能对其权益产生影响等情况。所谓可能影响公正处理的其他关系,是指除上述有利害关系以外的关系,如朋友关系、师生关系等,有可能利用这些关系影响对案件的公正处理的情况。行政诉讼法对回避程序规定,院长担任审判长时的回避,由审判委员会决定;审判人员的回避,由院长决定;其他人员的回避,由审判长决定。当事人对决定不服的,可以申请复议。根据这一规定的原则,实施行政处罚时执法人员以及其他人员的回避,由行政首长决定;行政首长的回避,由上一级行政机关决定。行政处罚法关于回避制度的规定,是为了保证行政处罚案件能够得到客观、公正的调查、处理。
    全文
    14 2018-04-23
  • 沈阳答疑法律助手
    沈阳答疑法律助手
    评分5.0 “态度非常好”
    咨询我
    第一条回避制度是指办案人员与本案有利害关系或其他关系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处理时,行政处罚中回避不应参与该案件调查处理的制度。
    第二条办案人员与本案有利害关系或者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的,案件调查处理人员应自行回避,当事人也有权向行政处罚机关申请回避。
    办案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回避:
    (一)是本案相对人的近亲属;
    (二)与本案有利害关系;
    (三)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对案件公正处理的;
    全文
    14 2018-04-23
文章涵盖面广,如需要针对性解答,可立即咨询小助手
咨询助手
24小时在线
立即咨询 >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解答仅供参考,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问题没解决?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当前6837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行政处罚中回避制度有什么具体的规定啊?
一键咨询
  • 丹东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大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614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2****402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本溪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0****530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盘锦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盘锦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阜新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辽阳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476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抚顺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674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338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827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157****643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023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6****173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3****073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辽阳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阜新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622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465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2****653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313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167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阜新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470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612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阜新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锦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133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阜新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180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阜新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527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锦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4****088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226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451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辽阳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311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467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辽阳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朝阳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706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143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阜新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215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707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沈阳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575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324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大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朝阳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抚顺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2****435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辽阳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朝阳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丹东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盘锦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824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2****167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辽阳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抚顺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营口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辽阳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营口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抚顺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520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2****366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朝阳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056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378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营口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426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抚顺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朝阳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丹东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366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344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盘锦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545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181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朝阳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辽阳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355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300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835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抚顺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丹东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朝阳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634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鞍山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鞍山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2****041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朝阳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384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铁岭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抚顺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为您推荐
南京188****6256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扬州134****3024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淮安135****5091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刑事回避制度回避理由具体是什么
1、属于本刑事案件中的当事人或者与当事人存在亲属关系的。2、本人或者其亲属与本刑事案件有一定利害关系的。3、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辩护人、勘验人或者诉讼代理人的。4、与本刑事案件中的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对案件的公正处理可能会造成影响。5、接受本案的当事人及其委托的人的请客送礼的。
10w+浏览
刑事辩护
刑事诉讼法回避制度具体规定是什么
1、申请回避权是诉讼当事人享有的一项权利。当事人申请回避,应当说明理由,在案件开始审理时提出。回避事由在案件开始审理后知道的,应当在法庭辩论终结前提出。2、申请回避的期限。根据回避制度的立法宗旨,在侦查、审查起诉、审判等各诉讼阶段都可以提出回避申请。3、其他。
10w+浏览
刑事辩护
民事回避条件具体有哪些
民事诉讼申请回避的条件主要有三种,1、相关人员属于本案中的当事人,或者是本案当事人的、诉讼代理人的近亲属。2、相关人员与本案存在一定的利害关系。3、相关人员与本案的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会对案件的公正审理造成一定的影响。
10w+浏览
诉讼仲裁
刑事回避条件具体都有哪些
1、属于本案件中的当事人或者与当事人有近亲属关系的。2、本人或者其近亲属与本案件存在一定利害关系的。3、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辩护人员以及诉讼代理人的。4、与本案件中的当事人存在其他的关系,有可能会对案件的公正处理造成影响的。
10w+浏览
刑事辩护
我国刑事回避的主体具体是什么人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29条、第31条的规定,下列人员适用回避: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因此,刑事诉讼回避主体主要就是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
10w+浏览
刑事辩护
顶部
律图法律咨询 发来一条私信

你好,您的法律问题还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吗?可以直接私信我单独沟通哦~

温馨提示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律师
律图法律咨询 24h在线
18万+

认证律师

15亿+

普法人次

9

最快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