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图

诉讼时效

2023-09-03已帮助1191967人
诉讼是当今社会人们维护自己合法权益最常见的一种方式,但是提起诉讼是有时间限制的,如果超过了诉讼时效,则法院有可能不会支持当事人的请求。下面,律图小编为大家介绍诉讼时效的相关知识,供大家阅读。
01

诉讼时效的起算

诉讼时效的具体起算时间包括:

(1)定有履行期限的合同债权请求权,从履行期限届满时起算;

(2)未定有履行期限的请求权,从债的关系成立时起算,如果成立后承诺有履行期限的按有履行期限的请求权对待;

(3)附条件、附期限的请求权,从条件成就或期限到来时起算;

(4)原物返还请求权从租赁关系终止时起算,恢复原状请求权以物被损害时起算;

(5)以不作为义务为标的的债权,从义务人违反义务时起算;

(6)人身损害的诉讼时效期间,伤害明显的,从受伤害之日起算,伤害当时未发现的伤情,后经检验确诊并能证明是由侵害引起的,以伤势确诊之日起算。

......

阅读全文
02

诉讼时效期间

?诉讼时效期间即诉讼时效的期限,诉讼时效是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在法定的时效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当时效期间届满时,债务人获得诉讼时效抗辩权。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阅读全文
03

诉讼时效中止

诉讼时效中止是指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如果发生了法律规定的中止情形,使得权利人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在诉讼时效中止期间内,诉讼时效仿佛被时间冻结了一样,不用担心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超过诉讼时效。但是诉讼时效中止,也是有限制的,当引起诉讼时效中止的原因消除后,六个月内如果还没有行使请求权的话,那么诉讼时效期限就届满了,换言之同样会丧失胜诉权。所以如果遇到诉讼时效中止情形时,要及时行使请求权,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避免诉讼时效超期。

《民法典》第一百九十四条规定,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下列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

(一)不可抗力;

(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没有法定代理人,或者法定代理人死亡、丧失民事行为能力、丧失代理权;

(三)继承开始后未确定继承人或者遗产管理人;

(四)权利人被义务人或者其他人控制;

(五)其他导致权利人不能行使请求权的障碍。

自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满六个月,诉讼时效期间届满。

04

诉讼时效抗辩

诉讼时效抗辩主要是针对有时间限制的相关债权合约的规定,对于已经超过了诉讼时限的或者是没有到达诉讼实践的,都可以在法庭上进行抗辩,使其不能成立。

诉讼时效只适用于债权请求权,即当事人可以对债权请求权提出诉讼时效抗辩。所谓债权请求权,是指权利人基于债的关系而产生的、请求特定人为特定行为的权利。

根据相关规定,当事人可以对债权请求权提出诉讼时效抗辩,但对下列债权请求权提出诉讼时效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1)支付存款本金及利息请求权;

(2)兑付国债、金融债券以及向不特定对象发行的企业债券本息请求权;

......

阅读全文
05

诉讼时效中断

诉讼时效中断:是指权利人遇到了法律规定的诉讼时效中断情形后,诉讼时效会重新计算。

举个例子,如果权利人两年半都没有行使请求权,眼看还剩半年就超过诉讼时效了,这时候如果发生了下列诉讼时效中断情形时,那么诉讼时效就会重新计算。什么意思,就是此时权利人还会重新拥有3年的诉讼时效期间。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诉讼时效中断的情形,就是债权人向债务人催债,只要债权人有证据证明经常向债务人讨债,那么每次讨债后都会重新计算诉讼时效,这样就不用担心诉讼时效超期的问题了。

《民法典》第一百九十五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诉讼时效中断,从中断、有关程序终结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一)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

(二)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

(三)权利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

(四)与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情形。

阅读全文
06

诉讼时效的延长

诉讼时效延长是指人民法院查明权利人在诉讼时效期间确有法律规定之外有正当理由而未行使请求权的,适当延长已完成的诉讼时效期间。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阅读全文
07

民事诉讼时效

民事诉讼时效,根据法律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其中,对于民事案件诉讼时效的具体规定,可以参考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阅读全文
08

行政诉讼时效

行政诉讼时效是当事人能够向人民法院对具体行政行为提起行政诉讼的有效期限,超过了这一期限,则当事人丧失了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行政诉讼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五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看不懂?不如直接问律师

在线问律师
当前律师在线3960 今日律师解答6520
查看更多律师
推荐中

不在服务时间

很抱歉,律师太忙了,当前时间不提供电话咨询服务。

您可选择: 在线咨询TA

不在服务范围

北京、上海、西安…

当前位置

在线咨询TA 查看本地律师
首页 > 法律百科 > 办案流程 > 诉讼时效

法律咨询热线

建议拨打时间

严禁采集,违者必究

©2004-2025 m.64365.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5018055号-1  隐私保护 投诉建议不良信息举报

营业执照
首页 我的 关注公众号 立即咨询

如何关注公众号

为什么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