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逃逸对方死亡?
[律师回复] 回答:
交通事故逃逸导致对方死亡的行为在法律上会被认定为交通肇事罪,并且因逃逸行为会加重处罚。具体的刑罚将根据案件的具体情节和证据来确定。
分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3修正)》第一百三十三条的规定,交通肇事后逃逸致人死亡的行为将被认定为交通肇事罪,并且因逃逸行为会加重处罚。具体的刑罚将根据案件的具体情节和证据来确定。以下是详细分析:
1. 法律依据:
-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3修正)》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交通肇事后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2021年版)》第七章第一百零一条规定,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2017)》第七章第一节第六十一条规定,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逃逸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
2. 实务分析:
- 交通肇事后的逃逸行为不仅仅是逃离现场的行为,其根本原因在于逃避抢救义务和肇事责任。只要具备逃避抢救义务或逃避肇事责任之一,即可认定为肇事逃逸[[4]]。
- 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行为会被作为法定加重情节,量刑幅度为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4]]。
- 如果因逃逸致人死亡,行为人将被认定为交通肇事罪的共犯,并且逃逸行为与被害人死亡结果之间必须具有因果关系[[5]]。
3. 裁判文书参考:
- 在应某某交通肇事案中,法院认定应某某在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构成交通肇事罪,但未认定其具有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情节【(2021)川32刑终13号】。
- 在李信交通肇事案中,法院认定李信在交通事故后逃逸致一人死亡,构成交通肇事罪,并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十个月【黑海伦检一部刑诉〔2021〕7号】。
- 在田某某交通肇事案中,法院认定田某某在交通事故后逃逸,致一人死亡,构成交通肇事罪,并判处有期徒刑二年零两个月【(2021)豫17刑终66号】。
4. 具体情节的影响:
- 逃逸行为的具体情节,如是否主动报警、是否有抢救伤者的行为、是否如实供述等,都会影响最终的量刑。例如,在田某某案中,田某某主动报警并取得被害人谅解,法院在量刑时予以酌情考虑【(2021)豫17刑终66号】。
- 如果逃逸行为导致被害人因得不到及时救助而死亡,法院会认定为因逃逸致人死亡,量刑会更加严厉【(2021)川32刑终13号】。
综上所述,交通事故逃逸导致对方死亡的行为在法律上会被认定为交通肇事罪,并且因逃逸行为会加重处罚。具体的刑罚将根据案件的具体情节和证据来确定。建议在发生交通事故后,立即报警并抢救伤者,以免因逃逸行为导致更严重的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