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
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依法惩处侵害
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活动的通知》明确规定:“公民个人信息包括公民的姓名、年龄、有效证件号码、婚姻状况、工作单位、学历、履历、
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等能够识别公民个人身份或者涉及公民
个人隐私的信息、数据资料。”
在司法实践中,法官对
个人信息类型的认定主要包括:
身份信息、财产信息、行联信息、通讯信息、交易信息、教育信息,等等。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具体行为
1、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
情节严重的;
2、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将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给他人的;
3、
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只有
社会危害性达到一定程度才会构成犯罪,
在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中,行为严重到何种程度才构成犯罪或者说罪状中的“情节严重”应该如何理解,目前尚没有明确规定。
司法实践中,“情节严重”的判断主要集中在信息数量、信息类型、营利数额、信息用途、
危害后果、获取手段等六个方面。
根据《
刑法》的规定,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
法定刑幅度有两个:三年以下
有期徒刑或者
拘役,并处或者单
处罚金;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
罚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