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处理
合同诈骗时,要注意
合同纠纷中的
欺诈行为与欺诈
犯罪行为的区别和界限,对于在
合同签订或履行过程中存在具有隐瞒、虚构事实进行欺诈的瑕疵行为,但并不对合同交易目的产生质的改变的,不能认为是以
非法占有为目的,不能以诈骗追究
当事人刑事责任。
除了合同诈骗外,合同纠纷中可能涉嫌的
刑事犯罪行为,还包括侵占行为、
暴力收债等,可能涉嫌
职务侵占、
非法拘禁、
故意伤害等
犯罪。对于合同纠纷当中涉嫌的上述犯罪行为,当事人可以向犯罪行为所在地的公安机关
报案,要求追究刑事责任。实践中,公安机关一般由其
经济侦查或
刑事侦查部门具体负责案件办理。
发生合同纠纷,尤其是对方当事人存在欺诈或者恶意隐瞒的情形,很多当事人的第一反应是要去报案。
报案,是特指对涉嫌刑事犯罪行为的举报、控告。当事人或者公民,对于合同纠纷中涉嫌刑事犯罪的行为有权向公安机关举报、控告,公安机关受理后,认为可能涉嫌刑事犯罪的,
立案调查处理,并根据侦查的事实和
证据,作出是否追究
犯罪嫌疑人刑事责任的决定。
2、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九条
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发现
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应当按照
管辖范围,
立案侦查。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利也有义务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
民法院报案或者举报。
被害人对侵犯其人身、
财产权利的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控告。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对于报案、控告、举报,都应当接受。对于不属于自己管辖的,应当移送主管机关处理,并且通知报案人、控告人、
举报人;对于不属于自己管辖而又必须采取紧急措施的,应当先采取紧急措施,然后移送主管机关。 犯罪人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
自首的,适用第三款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