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解除协议满足以下条件就有效:
(一)
行为人具有相应的
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
行政法规的
强制性规定,不违背
公序良俗。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协议无效:
(一)一方以
欺诈、
胁迫的手段订立协议,损害国家利益。
(二)
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四)损害社会
公共利益。
(五)违反法律、行政
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具备下列条件的
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第五百六十二条,
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
解除合同。
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解除合同的事由。解除合同的事由发生时,解除权人可以解除合同。
第五百六十三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一)因
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二)在
履行期限届满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
债务;
(三)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
(四)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五)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以持续履行的债务为内容的不定期合同,当事人可以随时解除合同,但是应当在合理期限之前通知对方。
【相关延伸】
问:解除合同后有什么法律后果?
答:
1、
恢复原状,指恢复到订约前的状态。恢复原状时,原物存在的,应当返还原物,原物不存在的,如果原物是种类物,可以用同一种类物返还。恢复原状还包括:
(
1)返还财产所产生的
孳息;
(
2)支付一方在财产占有期间为维护该财产所花费的必要费用;
(
3)因返还财产所支出的必要费用。
2、其他补救措施,包括请求修理、更换、重作、减价、支付
违约金、
赔偿损失的措施。
3、赔偿损失
(
1)
协议解除合同的,当事人在协议中免除了对方
损害赔偿责任的,协议生效后,不得再请求
赔偿;
(
2)因不可抗力解除合同,不承担损害
赔偿责任。但在不可抗力发生后,应当采取补救措施减少损失扩大而没有采取的,应对扩大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
3)解除只向将来发生效力的,违约方应当赔偿另一方因
违反合同受到的损失;解除
溯及既往的,违约方应当支付受害方因订立合同、准备
履行合同和因恢复原状而支出的费用;
(
4)损害赔偿额应当包括
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不得超过违反合同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