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方父母为儿女
结婚购置的财产,是父母赠与的财产,且是在登记以后举行结婚仪式之前购买,系夫妻婚姻关系
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故应为
夫妻共同财产。当然也有例外,即
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夫或妻一方的财产除外。另一种观点认为该财产应认定为夫妻一方的
婚前个人财产。理由如下:
1、关于赠与行为。因赠与合同是诺成合同,只要双方
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赠与合同即成立,依法成立的赠与合同自成立时生效。陪嫁财产的
赠与人和受赠人非常明确,除特别表示外,自己的子女是受赠人,因此该类财产应认定为父母对自己子女的个人赠与。
2、符合
公序良俗,避免矛盾激化。审判实践中,
离婚案件的当事人对该类财产的归属一般不持异议,认为女方陪嫁的财产就是其
个人财产,男方购置财产就是男方的财产,这是毋容置疑,天经地义的。这样处理起来也比较符合风俗习惯,当事人容易接受,避免矛盾激化。
3、从
出资情况分析。陪嫁财产大多是其父母或者
近亲属,少数也有其个人婚前的收入,故该财产属个人财产更为合理。
4、对陪嫁制度作历史分析来看,也属妻子个人财产。在罗马早期,嫁资作为一种赠与,丈夫并不负返还的义务。那时风俗纯朴,丈夫休妻并不多见,同时休妻应征得亲属会议的同意并且照例给妻子适当的财产,使其能维持正常生活。以后社会风气变坏,丈夫休妻的现象增多,且经常不顾亲属的意见,仅允许妻子带走衣服和一些日常用品,因此,女方家长或其本人等为了保护妇女的利益,也为了防止有些人借结婚之名骗取妇女财物,在设定嫁资时常常用要式口约使其丈夫或夫的家长在婚姻终止时承担返还嫁资的义务,即做出返还妻子财产的
保证,即所谓的“妻财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