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图审稿专业委员会3轮严审

能否起诉解除同居关系

1.2k浏览 帮助11人
专业服务 律师认证 退款保障
在线咨询,律师1对1沟通
专业服务 律师认证 退款保障
在线咨询,律师1对1沟通
专业服务 律师认证 退款保障
在线咨询,律师1对1沟通
最新修订 | 2024-03-05
1、男女双方不可以解除同居关系为由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但是可以起诉同居期间财产分割或者子女抚养纠纷,法院应当受理。同居关系发生在无配偶的男女之间,同性之间发生的同居关系,不在我国民法典所调整范围之内。
2、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
第三条 当事人提起诉讼仅请求解除同居关系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已经受理的,裁定驳回起诉
当事人因同居期间财产分割或者子女抚养纠纷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能否起诉解除同居关系
投诉/举报
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互联网相关知识与律师输出信息后梳理整合生成,文字可能源于人工智能模型,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平台对所呈现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功能性不作任何保证。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本文229字,预估阅读时间1分钟
浏览全文
问题没解答? 125644人选择咨询律师
6054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能否起诉解除同居关系
一键咨询
  • 宿迁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3****518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4****834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3****306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614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362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101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3****518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4****834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3****306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614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362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101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162****528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833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3****105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6****045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414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601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665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631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374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846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0****800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7****037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048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454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786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527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107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451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582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874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628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272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780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4****044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576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143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538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433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456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4****466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747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121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6****272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577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080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144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780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783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858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876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0****684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175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174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755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2****528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833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3****105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6****045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414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601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665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631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374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846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0****800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7****037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048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454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786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527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107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451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582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874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628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272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780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4****044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576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143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538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433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456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4****466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747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121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6****272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577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080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144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780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783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858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876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0****684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175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174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755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为您推荐
南京177****9099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无锡134****7199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常州180****1713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南京177****9099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无锡134****7199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常州180****1713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南京177****9099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无锡134****7199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常州180****1713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怎样解除同居关系,同居关系如何解除
同居是双方自愿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在双方不愿意继续同居时,双方签订解除同居关系协议,就同居期间的财产、债务,甚至包括感情、子女等事项做出妥善处理,虽法律未明文规定可以通过协议解除同居关系,因此种协议未违反法律,可以达到解除同居关系的目的,应该受到法律的保护。
10w+浏览
婚姻家庭
同居关系是否能随意解除?
同居关系能随意解除。同居关系是指男女双方或一方有配偶未办理结婚登记,不以夫妻名义,持续、稳定地共同居住。同居关系并不属于法律保护的对象,只要一方不想同居了,随时可以解除同居关系,并且不受任何限制,只有夫妻关系才会受到法律保护。
26浏览 2024-09-12
同居关系怎样解除,如何解除同居关系
1、无配偶者之间同居后要求解除同居关系的,自行解除即可,无须经任何部门办理手续。2、有配偶者之间或者有配偶者与无配偶者之间形成同居关系并要求解除的,由人民法院予以解除。3、同居者在同居期间形成了共同财产,因分割共同财产发生纠纷并诉至人民法院的,人民法院按同居关系析产纠纷做出处理。
10w+浏览
婚姻家庭
民法典能否调解解除同居关系
如何解除同居关系主要取决于同居关系中的双方是否有配偶,如果双方除了同居者之外不存在法律意义上的配偶,那么可以自行协商解除同居关系。如果双方均无配偶,无须去法院办理解除同居关系,自行协商解除同居关系即可,但是如果当事人因同居期间财产分割或者子女抚养纠纷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11浏览 2025-02-20
同居关系要怎么解除 如何解除同居关系
1、离婚后,双方未再婚,在未履行复婚登记手续的情况下,又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一方起诉离婚后,一般应解除其非法同居关系。2、未办理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的男女,一方要求“离婚”或解除同居关系的,经查证确属非法同居的,应一律判决予以解除。
10w+浏览
婚姻家庭
如何解除同居关系
解决同居关系纠纷,可协商解决并签署协议,详细规定财产分配和子女抚养。如协商不成,需通过法院诉讼。需提交起诉书、身份证明、财产证据(如有)、子女出生证明和户籍资料以确定抚养权。
14浏览 2024-04-26
如何解除同居关系,解除同居关系能否索要青春损失费?
[律师回复] 一、如何解除同居关系同居是由来已久的社会现象,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由于迫于城市生活的压力,选择了先同居后结婚的方式,导致很多同居问题的发生。这种情况是不受婚姻法保护的,因为双方不是夫妻关系。解除同居关系也是有条件的,根据《婚姻法解释二》第一条“当事人请求解除同居关系的,人民不予受理。但当事人请求解除的同居关系,属于婚姻法第三条、第三十二条、第四十六条规定的’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人民应当受理并依法予以解除。当事人因同居期间财产分割或者子女抚养纠纷提讼的,人民应当受理。”那么根据这一条司法解释,小没有子女也没有共同财产,是不予受理的。双方只要自动解除,不再共同居住就可以了。 二、解除同居关系能否索要青春损失费“青春损失费”,是不会支持的。“青春损失费”根本不是一个具有法律意义的词汇,在我国法律中无从找到相关规定。而且这种情况,也不属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中精神损害抚慰金补偿的范围之内的。不属于解释规定的任何一种情形。小梅与小强属于“未婚同居”关系,这种关系虽然法律未加以干涉,但自然也不会受到法律的保护。既然法律给了未婚男女一个意思自治的私人空间,双方如果自愿选择了这个法律并不给予保护的生活方式,那么双方的关系只能受道德规范的调整了。换言之,当双方分手时,同居关系随之自行解除,一方无权向另一方请求物质或精神上的损害赔偿。
497浏览
同居关系该怎样解除 如何解除同居关系
解除非法同居时,对非婚生子女的抚养、教育和财产分割,应本着照顾妇女、儿童的利益及双方过错程度妥善处理。解除非法同居时,同居期间为共同生产、生活而而形成的债权、债务,可按共同债权、债务处理。
10w+浏览
婚姻家庭
如何解除同居关系
同居关系解除需分情况:无财产与子女联结者,自行决定;有共同财产及子女人选者,需通过法律途径处理财产分割、子女抚养权及抚养费问题,由法院裁决。
38浏览 2024-06-13
如何解除同居关系,解除同居关系能否索要青春损失费?
[律师回复] 一、如何解除同居关系同居是由来已久的社会现象,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由于迫于城市生活的压力,选择了先同居后结婚的方式,导致很多同居问题的发生。这种情况是不受婚姻法保护的,因为双方不是夫妻关系。解除同居关系也是有条件的,根据《婚姻法解释二》第一条“当事人请求解除同居关系的,人民不予受理。但当事人请求解除的同居关系,属于婚姻法第三条、第三十二条、第四十六条规定的’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人民应当受理并依法予以解除。当事人因同居期间财产分割或者子女抚养纠纷提讼的,人民应当受理。”那么根据这一条司法解释,小没有子女也没有共同财产,是不予受理的。双方只要自动解除,不再共同居住就可以了。 二、解除同居关系能否索要青春损失费“青春损失费”,是不会支持的。“青春损失费”根本不是一个具有法律意义的词汇,在我国法律中无从找到相关规定。而且这种情况,也不属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中精神损害抚慰金补偿的范围之内的。不属于解释规定的任何一种情形。小梅与小强属于“未婚同居”关系,这种关系虽然法律未加以干涉,但自然也不会受到法律的保护。既然法律给了未婚男女一个意思自治的私人空间,双方如果自愿选择了这个法律并不给予保护的生活方式,那么双方的关系只能受道德规范的调整了。换言之,当双方分手时,同居关系随之自行解除,一方无权向另一方请求物质或精神上的损害赔偿。
478浏览
要怎样解除同居关系,同居关系如何解除
法律对非法同居男女双方符合结婚实质要件的,人民法院应告知其在案件受理前补办结婚登记。未补办结婚登记的,按解除同居关系处理。
10w+浏览
婚姻家庭
怎么解除同居关系??
解除同居关系,由当事人自行决定。同居关系不受法律保护,如果当事人向法院起诉解除同居关系的,法院不予受理。已经受理的,裁定驳回起诉。如果当事人因因同居期间财产分割或者子女抚养产生纠纷的,可以向法院起诉,法院应当受理。
16浏览 2024-10-13
双方解除同居关系孩子判给谁,解除同居关系后孩子归谁
[律师回复] 一、解除同居关系后孩子归谁,首先要了解同居的分类解除同居关系后孩子归谁,首先要了解同居的分类。同居也分不同的情况,不同情况下,双方解除同居关系孩子判给谁的处理方法有所不同。我们首先来了解三种不同情况的同居分类: 1、双方均无配偶者之间的同居; 2、有配偶者与无配偶者之间的同居; 3、双方均有配偶者之间的同居。 二、双方均无配偶之间的同居,双方解除同居关系孩子判给谁双方均无配偶之间的同居,此种情况最为普通。同居期间生的孩子和婚生孩子是一样的。所以,此时解除同居关系,孩子归谁具体看孩子的情况、父母的情况而定。 1、两周岁以下的子女,属于哺乳期内,为保证婴儿的发育成长,一般应随母方生活。 2、两周岁以上的子女,会优先考虑条件较好的一方抚养孩子。两周岁以上未成年的子女,父方和母方均要求随其生活,主要考虑:经济状况、个人素质、生活环境、对子女的责任感、以及与子女的感情亲密程度等。 3、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子女随父随母生活发生争议的,应考虑子女本人的意见。 4、父母双方可协议轮流抚养子女,这个会根据双方自愿达成的抚养协议,或者在的参与下达成抚养协议。 三、有配偶者与无配偶者之间的同居,双方解除同居关系孩子判给谁有配偶者与无配偶者之间的同居,此种情况比较特殊。因此,在解除同居关系,孩子归谁上和上面的情况有些许不同。除了上面根据孩子的年龄判决孩子归谁外,在这种情形下,更加倾向于把子女判给无婚姻的一方。这主要是考虑到有配偶一方在同居的问题上存在更大的过错,而且有配偶一方往往已有婚生子女,而同居的另一方可能是单身,没有子女的情况。 四、双方均有配偶者之间的同居,解除同居关系后孩子归谁双方均有配偶者之间的同居,解除同居关系后孩子归谁,此种情况就更为特殊,具体还是需要根据孩子的情况和父母的情况进行判决。在判决孩子抚养权时主要考虑这么几个因素:一是孩子的年龄;二是夫妻双方的经济状况;三是双方的受教育程度;四是孩子的意愿(指年龄稍大且能进行意思表示的孩子);五是孩子的生活习惯;六是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有抚养意愿且有抚养能力的情况,等等,但总的原则在于:将孩子的抚养权判给某方是否利于孩子未来的成长。
484浏览
顶部
律图法律咨询 发来一条私信

你好,您的法律问题还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吗?可以直接私信我单独沟通哦~

律图安心问
服务承诺
专业服务
18W+认证律师,年普法人次15亿+,律图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更专业的法律服务。
律师认证
该律师已经过平台身份认证及执业资格等严格审核,确保律师真实且专业,可放心委托!
退款保障
律图全程保障您的消费权益,律师未服务将自动退款至支付账户。
用户真实评价
  • 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很慌乱,还好有你们给予帮助和指点!
    138****6983
  • 谢谢律师的回复,非常满意
    137****5388
  • 律师非常负责,为我一一解答我不懂的问题,非常感谢!
    176****6984
温馨提示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律师
律图法律咨询 24h在线
18万+

认证律师

15亿+

普法人次

9

最快响应

请向右滑动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