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解析】
1、
诉讼时效三年是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开始计算的;
2、诉讼时效过了之后还是可以
起诉的。因为诉讼时效过后
当事人失去的是案件的
胜诉权并非
诉讼权;
3、但是对方有可能提出诉讼时效超期的抗辩,这时候
债务就有可能转化为自然债务,全靠个人信用来决定是否偿还。
【法律依据内容】
《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
民法院请求保护
民事权利的
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九条
当事人约定同一债务分期履行的,诉讼时效期间自最后一期
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
《民法典》第一百九十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
民事行为能力人对其
法定代理人的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自该
法定代理终止之日起计算。
《民法典》第一百九十一条
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
损害赔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自
受害人年满十八周岁之日起计算。
【点击快速获取专业回答】
专业的法律帮助,就在
律图法律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