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部门认定
虚假宣传主要依据以下几点:
1、日常生活经验:如果宣传内容与人们普遍接受的常识相悖,那么这种宣传很可能是虚假的。
2、科学事实:如果宣传内容涉及科学原理或现象,工商部门会检查这些内容是否符合科学原理,是否与已知的科学事实相一致。
3、商品性能和功能:工商部门会检查商品的宣传性能和功能是否真实。
4、比较宣传:如果经营者使用片面的、极端的或者误导性的语言来对比自己的商品,那么这种宣传可能会被认为是虚假宣传。
5、
消费者反馈:工商部门会考虑消费者的反馈和评价,以评估商品的质量和宣传的真实性。
如果消费者普遍反映商品与宣传不符,那么工商部门可能会认定这是虚假宣传。
6、法律条款:我国法律
法规明确规定了虚假宣传的认定标准和
处罚措施。工商部门会依据这些法律条款来认定和处理虚假宣传行为。
7、专家意见:对于某些专业性较强的商品或服务,工商部门可能会聘请专家进行评估,以确定商品或服务的性能和宣传是否一致。
《中华人民共和国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
【
惩罚性赔偿责任】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
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
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经营者明知商品或者服务存在缺陷,仍然向消费者提供,造成消费者或者其他
受害人死亡或者健康严重损害的,受害人有权要求经营者依照本法第四十九条、第五十一条等法律规定
赔偿损失,并有权要求所受损失二倍以下的惩罚性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