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法律意义上来讲,过失与过错皆属行动者个人主观意识层面的错误,其二者间最大的区分便在于概念的内涵及外延有所不同:
过错涵盖了故意(intentional)与过失(negligence)两大范畴,过失仅为过错的其中一种展现方式而已。
医疗事故中涉及的过错问题,既可能由行动者故意为之导致的
意外事故,亦有可能源于过失行为所引发。
然而,我们必须明确,
医疗过失仅限于行为者应当预见到自身行为可能对社会产生危害性后果,却因疏忽大意未曾预见到,或者尽管已预见但轻率地以为可以避过,最终导致该类后果发生。
因此,过错的范畴要大于过失。
一、关于何谓“过失
轻伤”过失轻伤乃是指缺乏周全考虑后,致使出现严重的轻伤后果,对此,若构成轻伤情况,则需承担相应的
刑事责任。
过失犯罪,即是
故意犯罪的相对概念,是指行动者应当预见到自身行为可能对社会产生危害性后果,却因疏忽大意未能预见或者已预见但轻率地相信能避过,从而导致这类后果的发生。
过失行为可分为两种类型:
第一,疏忽大意型过失,即指行动者本应预感到自身行为可能对社会产生危害性后果,却因疏忽大意未曾预见并因此导致这类后果的发生;
第二,过于自信型过失,即指行动者虽然已经预见到自身行为可能对社会产生危害性后果,但仍自信能避过,最终导致该类后果的发生。
1、客观事实方面,必须已发生了法定的对社会有害的后果;
2、主观心理状态方面,须存在过失。
至于如何判断某位行动者是否应预感可能产生对社会有害的后果,最根本的评断依据在于特定案件的具体展示,详细查明并剖析行动者的年龄、教育背景、特殊专业知识、工作经验、技术能力、职业岗位、所担负的职责等多个因素,结合整体情况,进行公正且正确的评判。
二、所谓恶作剧惊吓致
人死亡是否属于过失犯罪回答完全肯定。
恶作剧竟导致他人死亡的结果,显然涉嫌
过失致人死亡罪行。
过失致人死亡罪,意指行为者因疏于防范、疏忽大意或过于自信未能预见甚至明知可能发生他人死亡之结果,却未采取措施以防止此类事件的发生,最终实际造成了他人生命权被剥夺的行为。
过失犯罪的存在前提便是行为者应当预见到自身行为可能对社会造成危害性后果,但由于上述原因未能预防,或者虽已预见到但依然抱持着过分自信的心态,从而导致这类后果的发生。
故,恶作剧所引发的死亡事件实为过失犯罪无疑。《
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
【过失致人死亡罪】
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
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