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论
非法侵占财产的事件是不是已经带来了具体的
犯罪问题,法律部门的警察都会承担起调查的职责,有责任侦查并追捕此类
违法行为。
2.当调查工作完成以后,如果这些行为被判定为
犯罪行为,调查人员需要对这些案件展开深入的侦查,搜寻和收集可能证明
犯罪嫌疑人身犯重罪或轻罪、
罪名严重的相关
证据。
侦查结束之后案子将交给人民检察院进行后续的法律程序。
3.如果非法侵占财产的行为并不符合犯罪标准,那么这些案件将由司法机构的
治安管理部门进行处理,司法惩戒措施包括对
违法者处以五天以上至十天以下的
行政拘留,并且可以
处罚金五百元以下;
若情节较为轻微,则将面临十日以上到十五日以下的行政拘留,以及罚款金额一千元以下。
单纯的
偷窃行为并非必定意味着犯罪及其
刑罚,而对于那些偶尔参与
盗窃、由于灾祸生活困难才不得不做出此举,或是被迫参与大型盗窃团伙但并未分得
赃款甚至于只得到极少量
赃物的个人,在特殊情况下,可以不予
法律制裁。
这个原则主要是为了区分家庭内部以及亲密关系之间的财产侵占行为,与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盗窃犯罪行为的性质和范畴。
依据现行
法规,针对这类案件,通常可以不再视为犯罪行为进行处理;
若必须追究其
刑事责任,应在处理过程中与社会犯罪行为区分开来。
根据法规解释的规定,当盗窃行为已经达到“
数额较大”的标准,但若情节比较轻微且具备如下条件中的任何一条,则不应当将其视为犯罪行为进行惩戒:
1.涉案人年龄在十六岁至十八岁之间的青少年;
2.犯罪嫌疑人能够全额退回所偷财物并付出
赔偿金;
3.犯罪嫌疑人能够主动向执法单位
自首;
4.犯罪嫌疑人属于被迫参加盗窃活动,且并未分享到赃款,或所分得的赃款较少;
5.其他情节轻微,危害程度不大的行为。《
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
盗窃罪,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
多次盗窃、
入户盗窃、携带
凶器盗窃、
扒窃的,处三年以下
有期徒刑、
拘役或者
管制,并处或者单处
罚金;
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
徒刑,并处罚金或者
没收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