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那些因诈骗行为导致受害者选择自杀、精神状况异常乃至产生其他严重后果的情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
刑法》中相关
诈骗犯罪条款,加重其
犯罪惩罚程度。
涉案诈骗分子只要符合
诈骗罪的各类严重情节之一,应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
有期徒刑,并同时
处罚罚款。
若情形更为恶劣,将面临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
徒刑,并可能处以
罚金或者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不过,若本法有其他专项规定,则需依据具体情况施行。
诈骗罪的构成要素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该
罪名所侵害的权益是公私
财产所有权;
其次,客观方面则表现为采用
欺诈手段,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等方式,获取
数额较大的公私财产;
再次,诈骗罪的执行人员通常没有特殊资质要求,适用于所有涉及该罪责的个体;
最后,从主观角度来看,诈骗罪必须体现为故意实施。
立案标准则为:
达到人民币三千元或以上金额便可作为
刑事案件被
立案侦查,若数额较小,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拘役或者
管制,并对判定结果处以罚款;
若涉案数额较大或具有其他严重情节,那么刑期将为三年以上,十年以下,同时仍然会处罚罚款;
至于
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情节特别恶劣的,则可能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以相应罚款或没收个人全部财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
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