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及
诈骗金额为三万元人民币的行为,依据现行
刑法典,被认定为
诈骗犯罪。
这种情况下,司法机关可依法给予其三年以下
有期徒刑、
拘役或者
管制等严厉
处罚,同时也有权决定是否处以
罚金。
如果受害者放弃追究该案件的
刑事责任,那么依据
犯罪分子在犯罪过程中的具体情节以及其在悔过中所展现出的良好表现,若能积极主动地退还
赃款并获得
受害人的谅解,便有可能申请到
缓刑的宽大处理。
然而,法律明确规定,对于被判处拘役或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只有在同时满足以下所有条件时,才能够被宣告缓刑:
首先,他们必须是不满十八周岁的
未成年人、正在怀孕的女性以及已经年满七十五周岁的老年人;
其次,他们的
犯罪行为必须属于轻微性质,没有造成严重后果。
此外,根据我国刑法典的相关规定,诈骗公私财物的行为,如果数额达到较大标准,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的严厉惩罚,并且还需处以罚金;
而当
数额巨大或者存在其他严重情节时,则会被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同样需要缴纳罚金;
至于
数额特别巨大或者存在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情况,则将面临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甚至无期
徒刑的严厉惩处,同时还需缴纳罚金或者被没收全部财产。
当然,如果有其他特殊情况,则应按照法律另行规定的方式进行处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二条
【
缓刑的适用条件】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
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
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
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