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
抢劫金额达到了1200元的
犯罪行为,一般情况下将受到法律的严惩,即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的
有期徒刑,同时还要附加一定的
罚金。
而该
抢劫罪是由以剥夺他人合法财产为主要目的的犯行,主要通过对受害者或财产管理者采用
暴力、威胁或类似的手段,夺取对方所持有的财物,进而完成的
非法行为。
此处所称的“暴力”并非泛泛之谈,而是特指
犯罪分子针对受害者的身体进行直接的打击或强制性的措施,用来削弱受侵害方的抵抗能力,从而达到其侵吞他人财物的
犯罪目的。
另外,除了上述的暴力方式外,犯罪分子还可能采用其他一些使受害者失去反抗能力或无力反抗的技巧和方法,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其他方法”。
若犯罪分子以暴力、
胁迫或者其他各种手段,成功强占了公私财物,那么他们将面临至少三年以上、最多十年以下的有期徒刑,并且要接受相应额度的罚金惩罚。
然而,一旦出现下面这些情况,犯罪分子的境况就更加艰难了,可能要面临长达十年甚至终身监禁,以及严重的罚金或财产罚没。
具体来说,有这么几种情况:
第一种,犯罪分子进入受害者的家宅进行抢劫;
第二种,他们在公共交通工具上进行抢劫;
第三种,他们试图攻击银行或其他重要的金融机构;
最后一种,在很长时间里,他们多次抢劫且累计的金额已经相当庞大。
面对这些情况,犯罪分子还可能采取哪些有效的辩护策略呢?首先,犯罪分子如果能够主动到公安机关
投案自首,或者为警方提供关键线索协助破案,引起司法机关的关注,那么他们的
刑罚可能会得到适当的减轻;
其次,如果犯罪分子具备一些值得赞许的品行,比如积极自省,悔罪意识强烈,可能会引导法官从轻判决;
最后,如果他们能尽快弥补自己的过错,向受害者道歉,并表现出良好的认错非配合态度,那么也可能获得
缓刑或者
减刑的机会。
对于法院的审判结果,不仅需要考虑到犯罪企图、主观恶性、潜在的
社会危害性、罪犯以前的前科记录、有无
自首、
立功表现等等各种可能影响刑罚程度的因素,更要充分考虑被告人的认罪态度,以此来决定最终的
刑事惩罚措施。《中华人民共和国
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
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
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
徒刑或者
死刑,并处罚金或者
没收财产:
(一)
入户抢劫的;
(二)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
(三)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
(四)多次抢劫或者抢劫
数额巨大的;
(五)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
(六)冒充军警人员抢劫的;
(七)持枪抢劫的;
(八)抢劫军用物资或者抢险、救灾、救济物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