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若公安部门已经涉入或进行了
立案调查,纵使企业未提出追究,公安机构仍然有权继续开展跟进工作,这是他们的权利和职责所在。
当然,他们也存在着不再追究的可能性,因此可以与相关部门进行有效沟通,或是寻求
律师的协助来妥善处理此事。
2、对于
职务侵占罪这类
公诉案件,应遵循经过公安机关侦查、人民检察院
审查起诉以及人
民法院审判之后方可决定是否需要追究
刑事责任的流程。
由于该类案件并非私人提
起诉讼的
自诉案件,即便在
刑事立案后,相关款项已得到归还且企业表示愿意出具谅解书放弃法律责任追究,也无法干涉司法机关按照相关
法规的程序推进对相关行为的法律
追责进程。
尽管如此,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人民法院也可能会基于案件情况及关联
刑法条款规定,做出撤销案件、不起诉或
不追究刑事责任的决定或判决等。
然而,这种情况绝不是企业给予的谅解不予
追究责任的同义词。
3、公司员工、企业领导者或者其他单位负责人
利用职务便利,将
公共财物非法据为己有,涉及金额较大的,依法将会面临5年以下
有期徒刑或
拘役的
处罚;
若是涉及金额特别巨大者,依法将可能受到5年以上有期徒刑,同时还有可能并处
罚金的严厉惩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
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
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
没收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