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
刑法的相关规定,
诈骗金额达人民币五千万(即五亿)者,已属
犯罪情节极其严重、社会影响极为恶劣之境地,故
犯罪嫌疑人可能面临最高长达十年以上的
有期徒刑乃至无期
徒刑的严厉
处罚,同时还须向有关部门支付相应的罚款或被执行
没收财产之决定。在司法实践中,对于诈骗行为涉及到的公私财产价值的认定,往往会按如下三个标准进行区分:
首先,当诈骗金额在人民币三千元(即三百万)以下的时候,应归类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中所定义的“
数额较大”;
其次,当诈骗金额从人民币三万元(即三千万)上升至上十万元(即一亿元)时,所对应的
犯罪级别则升格为“
数额巨大”;
最后,当诈骗金额达到人民币五十万元及以上的数值,便会被认定为“
数额特别巨大”。所谓
诈骗罪,通俗来讲,即是犯罪嫌疑人以
非法占有所图为动机,利用各种欺骗手段,获取了相当数量公私财产的不正当行为。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拘役或者
管制,并处或者单处
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