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相关法律
法规的定义,所谓延迟履行,是指未能按照原定合同中明确规定的执行日期
履行义务的行为,毋庸置疑,这将被视为一种违约行为。对于这样的情况,可能面临的法律责任将会包括支付相应的
违约金或者
赔偿由此带来的实际
经济损失等等。
根据我国现行的法律规定,如果合同的一方
当事人未能及时履行其主要
债务,并且经过了合理的催告期之后仍然未能如期履行,那么另一方当事人有权选择解除该份合同。
《
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
解除合同:
(一)因
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二)在
履行期限届满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
(三)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
(四)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五)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以持续履行的债务为内容的不定期合同,当事人可以随时解除合同,但是应当在合理期限之前通知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