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构成
诈骗罪的被告人们,他们拥有多种辩护的可能性路径。
首先,如果他们能够提供
自首或者
立功等情况,那么这种情况下,他们将有机会赢得法官的同情和宽大处理,得到从轻或减轻惩罚。
其次,根据
犯罪人的主观恶意程度、对社会造成伤害的大小等指标进行评估,可以证明这些犯罪人属于情有可原的那类,从而获得某种宽恕。
最后,积极的悔过认罪态度无疑也是一种有效的辩护手段。
法院在
量刑时,将会全面考量到犯罪动机、主观恶性、
社会危害性大小、是否属于
累犯、有没有自首或立功能减免情节、被告人和
律师的认罪态度等等这些复杂多样的因素来进行最终判断。
关于诈骗案物款额的收回问题,根据规定,应依法依规进行追缴,但是若是犯罪所得被他人以善意的方式所取得,则此种情况例外。
如果涉及的金额特别庞大或者还有其他特别严重的情节,那么将面临十年乃至无期
徒刑的严厉惩罚,并可能伴随着罚款或资产没收的后果。
下面,我们具体介绍一下诈骗罪的构成要素。
第一点,诈骗罪所侵犯的客体对象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
第二点,在客观层面,诈骗罪通过采用
欺诈性的伎俩,捏造
虚假事实或者掩盖真相,从而从
被害人手中骗取到了较大价值的公私财物;
第三点,诈骗罪的实施者可以是任何普通公民;
第四点,在主观方面,诈骗罪无疑是出于有意而为之。
最后,关于
诈骗罪的立案标准,通常来讲,只要公安机关掌握的
证据能证明
涉案金额达到人民币3000元以上,就足以认定属于
数额较大的范畴,根据相关法律
法规,罪犯将会接受
有期徒刑、
拘役或者
管制的
处罚,还需缴纳罚款或者接受
罚金的制裁,而达到一定数额的巨大款项或者存在其他严重情节的话,其
刑罚将会提高至三年以上甚至十年以下的有期徒刑,同样也会伴随罚款或资产没收的惩罚;
至于特别巨大的款项或者涉及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话,罪犯将会面临十年以上直至无期徒刑的重罚,并且还须接受罚款或者资产没收的严惩。
《中华人民共和国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
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