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全国范围内,各省市关于
高温补贴的具体细则有所不同。
主要原因乃是我国南北地区气候差异显著,因此各地向
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的时长自然也就各异,这正好反映了我国国家地域广阔,且随着季节变换,气温高低变化明显这一基本国情。
据了解,大部分省份高温津贴的发放周期长达4个月左右,这部分地区主要集中在北方,具体涵盖了11个省级行政区划。
比如,首都
北京的高温津贴发放时间定于每年6、7、8三月份,这段期间恰好又正值北京气温逐渐攀升的季节。
再者,
海南省的高温津贴发放时段设置最长,自4月延续到10月份,整整持续7个月,紧跟其后的则是重庆直辖市,发放周期为5月至10月份,共计6个月;
至于发放时长最短的,仅有3个月,主要涉及4个省份。
此外,安徽、新疆以及四川等省份的高温津贴发放则无其他任何额外限制条件,主要依据各地区气象部门发布的气温数据来决定是否发放。
如果当日之气温值在室外超过35℃,同时在室内环境下也无法降至33℃以下的话,那么此项高温津贴即应予以发放。
《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第十七条
劳动者从事高温作业的,依法享受岗位津贴。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35℃以上高温天气从事室外露天作业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应当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并纳入
工资总额。高温津贴标准由省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
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并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状况适时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