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遭受殴打后,家长应立即
报案并将事件交由警方处理;在处理过程中,警方会根据案件的实际情况来判断该行为是否构成了
刑事犯罪,若认为不属于
犯罪性质则会进行调解,调解未能成功或达成的协议遭到违约时,相关单位应当依照法律
法规对违反
治安管理的
责任人给予相应的
处罚;同时,还需要告知
当事人如对此类民事争议有异议可依法向当地人
民法院提
起诉讼。如案件造成的损害较轻且双方已达成和解协议,则通常情况下不会面临
治安管理处罚。
首先,当事人需至相关
医疗机构进行伤势鉴定;倘若公安机构并未主动提出此项服务,当事人应主动要求公安机关提供伤势鉴定委托书以便开展
法医鉴定工作。
其次,伤势鉴定完成之后,如果判定结果为
轻伤及以上程度的伤害时,
打人者将会承担相应的
刑事责任;而若是经鉴定创口较小、伤势较轻,即
轻微伤级别以下的伤情,那么通常仅涉及到
行政处罚的问题。
最后,当事人应当按照公安机关出具的处理意见,提出
民事赔偿请求,要求侵害方做出
赔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三条
殴打他人的,或者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
拘留,并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并处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一)结伙殴打、伤害他人的;
(二)殴打、伤害残疾人、孕妇、不满14周岁的人或者60周岁以上的人的;
(三)多次殴打、伤害他人或者一次殴打、伤害多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