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根据我国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
刑法》之相关规定,对于那些可能被判处
拘役或三年以下
有期徒刑的罪犯,如果他们同时具备
犯罪情节轻微且有真诚悔过的行为表现,以及不再重新
犯罪的风险较小的条件,并且其个人生活行为并未给所在社区带来严重负面影响的话,那么就有资格获得
缓刑判决。在此基础之上,对于
帮信罪这一
犯罪行为,依照中国刑
法规定,法定最高刑期为三年有期徒刑,在刑法领域内属于轻微犯罪范畴,其犯罪方式并不涉及到任何
暴力性质的犯罪行为,因此对社会造成的危害性相对较小。
此外,被告人通常年纪较轻,文化水平不高,法律意识较为薄弱,再次犯罪的可能性也相对较小。因此,在司法实践过程中,存在着三种情况下,被告人被
判缓刑的几率会相对较大:
第
一,被告人所涉及的案件资金流动总额在人民币100万元以内,而其从中获取的利润仅在数千元左右;
第
二,尽管被告人所涉及的案件资金流动总额已经超过人民币100万元,但其从中获取的利润却超过了1万元,然而,被告人却具有
自首、承认罪行、愿意接受
处罚、积极退还
赃款、缴纳罚款等良好表现;
第
三,当被告人在检察机关
审查起诉阶段自愿认罪,并签署了
认罪认罚具结书时,检察机关在该具结书中明确提出了对被告人适用缓刑的
量刑建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条之二
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讯传输等技术支持,或者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
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
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
直接责任人员,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有前两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二条
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
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
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
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