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导致他人
轻微伤二级的事件中,即便受害者未能给予谅解,也并不意味着被告人无法获得
缓刑判决。然而,这确实增加了缓刑判决的难度,但并非完全没有可能实现。在决定是否适用缓刑时,法院需全面权衡诸多因素,如
犯罪行为的严重程度、被告人的悔罪态度、再次
犯罪的潜在风险等等。如果被告人能够主动承担责任并对受害者作出相应
赔偿,诚实、详细地交代
犯罪事实,具备
自首或者
立功表现,同时平日里保持良好行为习惯,并得到社区组织愿意加以矫正是前提条件,法庭在判断后依然有可能给予缓刑的判罚。然而,假若受害者不肯谅解,法院在评估这些因素时便会更加审慎。假如犯罪行为性质较为严重,对社会造成的威胁与破坏较高,那么法院便有可能裁决实行实际执行的
刑罚。因此,被告方应尽可能地采取积极应对策略以弥补自身过失,力争在最终
量刑处罚时取得更有利于自己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