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未经了解相关信息的前提下去帮助他人实施
违法犯罪活动,原则上并不能被视为涉嫌
故意犯罪。然而,对于实际可能面临的惩处问题,需要综合考虑诸多复杂的因素进行全面评估和判断。从法律角度来看,倘若有充分
证据证明
当事人确实对相关事实毫不知情,并且没有任何
犯罪意图,那么通常他们无需承担
刑事责任。然而,如果根据常识或是在事前应当有所预见而实际上并未能做到,或是虽然在明知的情况下抱有侥幸心理希望能够逃避
法律制裁,那么便可能会构成
过失犯罪。比方说,当涉及到协助运输物品时,如果当事人并不清楚所运送的货物是否属于
违禁品,而且在正常情况下也无法轻易得知这一点,那么他们就无需为此次行为负责;但是,如果他们本应通过稍微留心观察就能发现其中的异常之处,却因为疏忽大意而未能及时采取措施,那么这种情况就有可能构成过失犯罪。至于最终的
处罚结果,则需要依据
犯罪行为的性质、造成的危害程度以及当事人的协助行为在整个犯罪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和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