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来说,关于
债务纠纷方面的法律规定,其法定
诉讼时效为三年。
值得我们关注的是,这三年的时间期限,是从
债权人知晓自身权益遭受损害并明确义务人具体身份的那一天开始算起的。
然而,在某些特定的情境下,法律赋予了诉讼时效的中断和中止等进阶性规定。
例如,当债权人向
债务人提出履行
债务的请求,或者债务人表示愿意承担相应的义务时,诉讼时效将会被视为已经中断,并且自此之后,诉讼时效的期间将重新进行计算。
但是,如果在
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由于
不可抗力因素或者其他阻碍因素的影响,使得债权人无法行使其请求权的话,那么诉讼时效将会被暂时中止。
而当阻碍诉讼时效的原因得以消除后,诉讼时效的期间则会继续进行计算。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根据相关法律
法规的规定,当诉讼时效期间届满时,债务人有权提出拒绝履行债务的抗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