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
肇事逃逸这一问题,我们需要明确的是它是在
交通事故发生之后,
当事人明知自己应当对此次事故负责,却为了躲避法律责任的追究,故意逃避事故现场的行为。
因此,对于这一行为的认定并不仅仅依据
逃逸时间的长短作为唯一标准,而是将注意力更多地集中于
行为人是否存在逃避法律责任的
主观故意以及是否实际实施了逃离现场的行为。
举例来说,即使事故发生后当事人并没有立即离开现场,但是在交警赶到之前选择悄悄溜走,或者虽然留在现场,但却故意隐瞒真实身份,拒绝配合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处理等等,这些行为都有可能被视为肇事逃逸。
总而言之,判断是否构成肇事逃逸,关键在于当事人的主观故意和客观行为,而非逃逸时间的长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