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处理
医疗纠纷案件时,涉及到
医疗纠纷鉴定这一重要环节。
其基本操作流程主要包含以下几个阶段:首先是提出申请,无论是患者方面还是医院方面都有权利或者义务向相关卫生行政机构或法院
递交鉴定申请书。
接下来是挑选鉴定机构,该步骤既可以通过指定方式完成,也可以由双方协商达成共识后选择
符合条件的鉴定机构参与。
然后是提交相关材料,其中包括病史记录、治疗过程中的各类数据以及其他相关证明文件。
上述资料收集完毕之后,便进入了鉴定实施的正式环节,即鉴定机构安排专业领域的权威专家展开全面细致的鉴定工作。
最后一步则是依据以上鉴定结果出具鉴定报告书,并在报告书中清晰注明鉴定结论及相关建议。
在涉及到
鉴定费用负担的问题上,一般遵循“谁主张、谁预先垫付”的原则。
也就是说,如果经过鉴定发现
医疗机构确实存在过失行为,那么相应的鉴定费用将由医疗机构承担;反之,如果医疗机构没有任何过错,那么鉴定费用就需要由提出申请的一方来承担。
然而,在实际司法实践中,法院还会根据具体案情对费用的分摊比例进行裁定。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各地域、各鉴定机构的收费标准可能存在差异,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应予以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