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交通事故的处理过程中,责任的区分通常基于
当事人在该事件中的行为对
道路交通事故发生所产生的影响以及其过失的严重性进行确定。
其中,首要责任通常指的是当事人的
违规行为对事故结果起到关键性的决定作用。
例如,在
机动车之间发生的事故中,如果某一方的不当行为在事故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力,那么这一方很可能会被法庭判为主导责任的承担者。
而次要责任则表示成当事人的过错行为仅对事故的发生起到轻微的作用。
例如,存在少量的交通违规行为或是行为对事故所产生的影响相对较小。
至于具体的责任
分配比例,通常是由公安交警部门依据现场勘察报告、
证人证词以及监控录像等多方面的
证据作综合性评估得出。
常见的主次责任比例包括70%与30%、80%与20%等等,然而这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