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合同违约
赔偿额度的上限问题,目前尚未形成全球公认的统一准则。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需要考虑到多个方面的因素。
首先,观察合同双方有无就违约赔偿的事项做出明确约定,如果存在此类约定并且并不违反法律的强制性条款约束,则按照约定签署的协议内容执行相应赔偿事宜。
其次,倘若合同未对违约行为导致的损害程度作出任何预定描述,那么我们便应基于违约行为所带来的具体
经济损失加以测算。
这里的损失范围既包含了合同正常履行完毕之后本可获取的预期收益,又不能超出违约方在
签订合同时能够预见或应当预见到的由于违约行为可能引发的潜在损失。
此外,法律也明确规定,当一方
当事人出现违约行为时,另一方必须采取适当的补救措施以防止损失进一步扩大;如未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导致损失扩大,则不得就扩大的损失部分提出赔偿请求。
因此,对于违约赔偿的最高限额问题,我们需要结合各类复杂情况,依据相关的法律
法规以及具体事例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分析与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