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过正式
起诉之后产生
撤诉事宜,那么该事件将有可能直接导致
诉讼时效出现中断现象。
所谓诉讼时效的中断,是指由于法定原因而使业已过去的时效期间整体无效化,待到这些引起时效中断的因素得以消弭后,
诉讼时效期间便可以依据相关
法规重新启动计算。
针对
当事人提出的
诉讼请求,这无疑是法定的
诉讼时效中断事由之一。
起诉行为本身就意味着当事人已经积极地行使了自己的合法权利,而撤诉仅仅是对
诉讼程序的暂时性结束,并未改变曾经进行过起诉这一客观事实。
因此,在经过起诉后又选择撤诉的情况下,应当被视为诉讼时效出现了中断的现象。
然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若撤诉行为存在恶意规避法律规定、损害对方当事人利益等不良情形时,法院可能会根据实际情况做出与此不同的判断和裁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