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害
知识产权的性质及相应的惩罚措施和惩治额度,主要需依据
侵权的性质、恶劣程度以及导致的损失等多重因素加以判断与确立。
总的来说,对于
违法行为施加的行政罚款金额往往会因个体情境的差异有所不同。
比如,若涉及到对
商标权的侵犯并导致超过五万元人民币的
非法经营额,那么就有可能面临远高于非法经营额五倍的罚款惩罚;然而,如果未产生任何非法经营额或是非法经营额不足五万元人民币,也将会被处以不超过二十五万元人民币的罚款。
至于在
民事赔偿层面上,则通常是按照受害方因为受到了
侵权行为而遭受的实际损失来确定
赔偿额;如若实际损失无法精确计算的话,则可以按照侵权一方从侵权行为中获取的利益作为参考。
在损失与获益均难以明确界定的情况下,有关部门有权依照侵权行为的严重程度通过法律程序,判决给予不超过五百万元人民币的赔偿。
当然,如果严重的话,可能会触犯
刑法,引致
刑事责任的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