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保候审并非仅仅取决于
犯罪行为已发生的时长(比如 3 年以上)。
其主要取决于案件性质、
犯罪嫌疑人的社会危险性、是否会妨碍
诉讼程序、是否有逃避侦查审判的可能等诸多因素。
倘若可能被判处
有期徒刑以上
刑罚,但采取取保候审不会引发社会危险性;或者患有严重疾病、生活无法自理,处于怀孕或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状态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也不会导致社会危险性;又或者
羁押期限已满,案件仍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均可以适用取保候审。
因此,不能仅因为是 3 年以上就简单判定能否取保候审,而需综合多方面因素由司法机关进行裁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