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图审稿专业委员会3轮严审

劳动合同到期要提前一个月告知吗

最新修订 | 2024-12-03
1.1k浏览
律师解析
依据《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当劳动合同期满时,若用人单位不决定续签,就应当提前三十日将此情况告知劳动者
倘若用人单位未提前通知,那就必须依照法律规定,支付代通知金以及其他相关的补偿。
然而,要是劳动者不打算继续续签劳动合同,法律并未硬性规定必须提前一个月告知用人单位。
不过,从职业道德以及妥善处理劳动关系的层面来看,提前告知用人单位是较为妥当的行为。
因为这样做能够让用人单位有足够的时间去提前安排工作交接等相关事宜,从而避免可能出现的不必要的矛盾和纠纷
比如,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期满前的适当时间,以正式的方式向用人单位表达自己不续签的意愿,同时与用人单位共同协商后续的工作交接安排。
这样既体现了劳动者的责任感,也有助于维护良好的劳动关系,为双方的后续合作留下一个较为和谐的氛围。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本文字数较多,预估阅读时间较长
浏览全文

劳动合同案件·推荐文章

沭阳181****7240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苏州135****1056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盐城177****7903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问题没解答? 125690人选择咨询律师
6930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劳动合同到期要提前一个月告知吗
一键咨询
  • 苏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1****451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024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867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751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328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720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865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768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162****347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614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541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158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785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4****571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478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716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7****651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427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267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2****838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7****328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0****004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424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478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160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615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405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212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260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2****381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2****878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060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222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222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0****700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6****524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0****544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010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3****645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038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2****700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221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552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6****837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2****040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627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218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3****105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815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1****541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沭阳177****2711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南通180****2614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泰州156****4269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合同到期提前告知书是否需要提前告知?
对于公司不续签的这种情况,公司应该是提前一个月进行告知的,如果没有提前一个月,那么会有一定的相关赔偿,今天我们就一起讲述一下合同到期提前告知书是否需要提前告知?根据有关规定,如果是公司提前解除合同,是需要提前告知对方的。相信我们看下面的文章。
10w+浏览
合同事务
提前一个月告知离职怎么赔偿
提前一个月申请离职的相关赔偿问题若雇主在提前30天以书面形式告知解除雇佣关系,则无需支付一个月的替代通知金;然而,赔偿金仍应及时支付,如雇主违反劳动法规规定进行解雇者,则需双倍支付赔偿金。换句话说,对于受雇人而言,若是无过失性解雇,那么雇主要么额外给予他/她一个月的薪资,要么提前30天以书面形式通知受雇人。然而,在此情况下,雇主仍然需要向受雇人支付相应的赔偿金。
10w+浏览
劳动纠纷
提前一个月告知离职怎么赔偿
在符合法律的前提下,企业提前30天书面通知解聘可免付替代通知金,但仍需支付经济补偿金。若违法解雇,则需支付双倍补偿金。无过错性裁员时,企业可选额外支付一个月薪资或提前30天通知,但均需支付经济补偿金。
10w+浏览
劳动纠纷
公司辞退需要提前一个月告知吗
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公司解除合同需提前一个月书面通知员工,否则需支付一个月薪资作为补偿。但如员工违反公司规章制度或触犯法律,公司可依法解除劳动合同,无需支付劳动补偿费用。因此,在解除合同前,公司应充分了解员工的情况,确保依法合规操作。
10w+浏览
劳动纠纷
员工离职没有提前一月告知怎么办
员工离职未提前一个月通知用人单位,可能构成违法解除劳动合同,需承担赔偿责任。但如用人单位未缴纳社会保险、拖欠工资、违规制定规章制度或存在其他特殊情况,员工离职无需提前通知。员工需对自身行为负责,但用人单位若违法在先,员工有权立即离职。
10w+浏览
劳动纠纷
她把我的欠钱信息告知他人不经我同意私自骚扰我的家人
[律师回复] 她把我的欠钱信息告知他人不经我同意私自骚扰我的家人


在处理个人信息和隐私的法律问题时,我们需要考虑多个法律法规和原则。根据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个人信息和隐私权受到明确的保护。以下是相关法律原则和可能的维权途径:

个人信息和隐私权的定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及《个人信息保护法》,个人信息是指以电子或其他方式记录的与已识别或可识别的自然人有关的各种信息,不包括匿名化处理后的信息。隐私权则是指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他人知悉的私人信息受到法律保护的权利。

未经同意的信息披露:

根据民法典和个人信息保护法的相关规定,未经本人同意,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的个人信息,特别是涉及到个人的财务信息,如欠款信息。这类信息属于个人隐私,未经授权的披露和传播是违法的。

法律责任与维权途径:

民事责任:受害者可以根据《民法典》向侵权者提出民事诉讼,要求停止侵害、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

行政责任:如果信息处理者违反个人信息保护法,个人可以向履行个人信息保护职责的部门投诉,要求其进行调查和处理。

刑事责任:在严重情况下,如信息泄露导致重大损失或其他严重后果,可能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侵权者可能面临刑事处罚。

骚扰行为的处理:

除了信息泄露问题,骚扰行为本身也是一种侵权行为。受害者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要求对骚扰行为进行调查和处理。

在这种情况下,您可以首先收集相关证据,如聊天记录、通话录音等,然后根据以上法律途径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维权。
顶部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发来一条私信

您好,您的法律问题还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吗?可以直接私信我单独沟通哦。

温馨提示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律师
律图法律咨询 24h在线
18万+

认证律师

15亿+

普法人次

9

最快响应

常州156****8400用户3分钟前已提交咨询
沭阳177****3729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徐州181****6590用户1分钟前已提交咨询
无锡181****2956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苏州156****3916用户2分钟前已提交咨询
淮安156****1328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立即咨询(问题解决率99%) 推荐使用

继续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