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图审稿专业委员会3轮严审

诽谤属于侵犯名誉权吗

#名誉毁谤 最新修订 | 2025-02-11
3.3k浏览
刘斌律师
刘斌律师
执业认证 平台保障
咨询我
评分5.0分服务:183人
专业处理名誉毁谤方面的问题很专业
态度好推荐!给我定制了解决方案,问题解决了
可靠专业能力强,名誉毁谤方面处理经验丰富
经验丰富经验足口碑好,擅长多领域法律问题解决了我的困扰
回复很快擅长代理名誉毁谤及多种案件
形象专业很快就回复我了,处理问题很高效
律师解析
在法律领域呀,诽谤就是故意编出假事儿到处说,能把别人的人格给贬低,名誉给弄坏喽。
名誉权方面讲,别人要是干了这事儿,就会让受害者在社会上的评价变低,名誉受损,就像没根据就说人家有坏行为那种。
依着法律呢,受害人能让诽谤者别再侵害,把名誉恢复好,把影响消除掉,道个歉,还能要赔偿呢。
总之呀,诽谤这行为可严重侵犯名誉权,法律会管着,就是为了保护咱老百姓的合法权益呢。

案情回顾:

小朱与小李素有矛盾,小朱为报复小李,故意编造小李在工作中收受贿赂虚假消息,并在公司内外大肆宣扬。同事们听闻后对小李议论纷纷,导致小李在公司的声誉急剧下降,社会评价降低。小李得知是小朱所为后,认为小朱的行为严重损害了自己的名誉,遂与小朱产生纠纷

案情分析:

1、小朱故意编造并传播关于小李收受贿赂的虚假信息,属于诽谤行为,该行为使得小李在公司及社会中的评价降低,名誉权受到侵害。
2、依据法律规定,小李作为受害人,有权要求小朱停止侵害,恢复其名誉,消除不良影响,向其赔礼道歉,甚至可以要求小朱给予相应赔偿。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本文字数较多,预估阅读时间较长
浏览全文

名誉毁谤案件·推荐文章

南京152****3195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徐州177****1791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沭阳177****8840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问题没解答? 125591人选择咨询律师
6162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诽谤属于侵犯名誉权吗
一键咨询
  • 南通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005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2****752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258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774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884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078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118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767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泰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544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220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171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366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846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527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8****083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7****377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568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8****233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041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712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657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0****352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445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381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2****226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585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305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265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572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852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655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808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305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215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775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316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2****405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313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2****082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574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2****303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7****031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362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7****242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2****054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170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655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785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152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624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135****2354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泰州135****9636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淮安181****1505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侵害名誉权属于诽谤罪吗
侵犯名誉权的行为不一定构成诽谤罪。比如诋毁、侮辱等方式都可以损害名誉权。而诽谤罪则是指故意捏造事实,并传播出去,以降低他人名誉和人格,达到侵权目的。如果侵犯名誉权的行为情节轻微,没有达到诽谤罪的构成要件,就不能认定为诽谤罪。但是,如果这些行为情节严重,比如对受害人造成了非常恶劣的社会影响,就可能构成诽谤罪。
10w+浏览
损害赔偿
诽谤属于侵犯名誉权吗
1w浏览2025-02-11
诽谤公司侵犯名誉权怎样认定
[律师回复] 你好,关于上述的问题,解答如下,
一、如何认定侵犯企业名誉权
1、行为人所实施的行为违法
消费者对生产者、经营者、销售者的产品质量或者服务质量进行批评、评论,不应当认定为侵犯他人名誉权。但借机诽谤、诋毁,损害其名誉权的,应当认定为侵犯名誉权。
2、受害企业确有名誉被损害的事实
包括降低了消费者、社会公众对法人商誉的社会评价。
3、侵权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
4、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
二、侵犯企业名誉权赔偿的注意事项
1、厘清企业名誉权与商誉
企业名誉是指公众对企业人格的综合评价,其范围较为广泛,比如“富士康是否血汗工厂”的评价,而企业商誉是公众对于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累积的商业信誉和商品信誉的相关评价,企业商誉直接关联企业的市场形象、经济利益和市场份额的多寡。
2、穷尽举证方式
对此,可以遵循先损失、后收益、再酌定的举证思路。比如甲公司的商业诋毁使乙公司产品销量下降并致大面积退货。
首先,乙公司在诉讼中如能证明销量同比下降及退货数量,则可直接计算出经济损失。
其次,如果乙公司不能证明损失大小,则可举证证明甲公司的销量同比增长数乘以每件产品的合理利润(即甲公司所获利益)作为赔偿依据。在举证过程中,可以综合利用民事证据制度中的证据披露、举证妨害、优势证据、专家证人、司法鉴定等手段协助查明相关事实。
最后,如上述路径均不能达成,可请求酌情判定赔偿数额。
3、考虑名誉侵权与不正当竞争的竞合
在商业诋毁案件中,竞争主体散布损害竞争对手商誉的虚假事实,既可构成名誉侵权,也可构成不正当竞争。关键在于,双方是否具有直接或潜在的竞争关系。但是,路径的选择并非无足轻重。考虑到体系中传统民事法官与商事(知产)法官在审理案件类型、指导思想方面的不同,同等条件下选择以不正当竞争作为诉由更能维护被侵权企业的合法权益。
3.1w浏览
诽谤罪属于侵犯名誉权
10w+浏览2024-11-28
诽谤别人偷东西属于名誉侵权吗
无论我们是在工作、学习还是生活中,我们都可能会遇到各种法律方面的问题,所以我们平常就需要多了解一些法律知识,这样在遇到了法律问题时,就能够很好的去处理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了。本篇内容中整理了一些与诽谤别人偷东西属于名誉侵权吗相关的法律知识,希望能对您有帮助。
10w+浏览
损害赔偿
侵害名誉权属于诽谤罪吗
侵犯名誉权的行为并不必然构成诽谤罪。事实上,损害名誉权的途径可以有很多种,例如诋毁、侮辱等等。而诽谤罪则特指故意捏造事实,且将其散步出去,以此来降低他人名誉及人格,从而达到侵权的目的。若侵犯名誉权的行为情节轻微,尚未达至诽谤罪的构成要件,那么便不能被认定为诽谤罪。然而,倘若此类行为的情节严重,例如对受害人产生了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那么便可能构成诽谤罪。
1w浏览2024-09-16
诽谤公司侵犯名誉权怎样认定
[律师回复] 你好,关于上述的问题,解答如下,
一、如何认定侵犯企业名誉权
1、行为人所实施的行为违法
消费者对生产者、经营者、销售者的产品质量或者服务质量进行批评、评论,不应当认定为侵犯他人名誉权。但借机诽谤、诋毁,损害其名誉权的,应当认定为侵犯名誉权。
2、受害企业确有名誉被损害的事实
包括降低了消费者、社会公众对法人商誉的社会评价。
3、侵权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
4、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
二、侵犯企业名誉权赔偿的注意事项
1、厘清企业名誉权与商誉
企业名誉是指公众对企业人格的综合评价,其范围较为广泛,比如“富士康是否血汗工厂”的评价,而企业商誉是公众对于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累积的商业信誉和商品信誉的相关评价,企业商誉直接关联企业的市场形象、经济利益和市场份额的多寡。
2、穷尽举证方式
对此,可以遵循先损失、后收益、再酌定的举证思路。比如甲公司的商业诋毁使乙公司产品销量下降并致大面积退货。
首先,乙公司在诉讼中如能证明销量同比下降及退货数量,则可直接计算出经济损失。
其次,如果乙公司不能证明损失大小,则可举证证明甲公司的销量同比增长数乘以每件产品的合理利润(即甲公司所获利益)作为赔偿依据。在举证过程中,可以综合利用民事证据制度中的证据披露、举证妨害、优势证据、专家证人、司法鉴定等手段协助查明相关事实。
最后,如上述路径均不能达成,可请求酌情判定赔偿数额。
3、考虑名誉侵权与不正当竞争的竞合
在商业诋毁案件中,竞争主体散布损害竞争对手商誉的虚假事实,既可构成名誉侵权,也可构成不正当竞争。关键在于,双方是否具有直接或潜在的竞争关系。但是,路径的选择并非无足轻重。考虑到体系中传统民事法官与商事(知产)法官在审理案件类型、指导思想方面的不同,同等条件下选择以不正当竞争作为诉由更能维护被侵权企业的合法权益。
3.1w浏览
名誉侵权诽谤
10w+浏览2024-11-10
侵犯名誉权,诽谤犯罪吗?
诽谤罪的构成,是要有一定的事实依据和条件的。侵犯名誉权,诽谤犯罪吗?需要达到法律规定,如果仅是一般的诽谤,可能就只是侵犯名誉权,需要承担的是侵权责任。若情节严重,才会构成诽谤罪。
10w+浏览
损害赔偿
诽谤造谣属于侵犯名誉权吗
1w浏览2025-02-15
诽谤公司侵犯名誉权怎样认定
[律师回复] 你好,关于上述的问题,解答如下,
一、如何认定侵犯企业名誉权
1、行为人所实施的行为违法
消费者对生产者、经营者、销售者的产品质量或者服务质量进行批评、评论,不应当认定为侵犯他人名誉权。但借机诽谤、诋毁,损害其名誉权的,应当认定为侵犯名誉权。
2、受害企业确有名誉被损害的事实
包括降低了消费者、社会公众对法人商誉的社会评价。
3、侵权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
4、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
二、侵犯企业名誉权赔偿的注意事项
1、厘清企业名誉权与商誉
企业名誉是指公众对企业人格的综合评价,其范围较为广泛,比如“富士康是否血汗工厂”的评价,而企业商誉是公众对于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累积的商业信誉和商品信誉的相关评价,企业商誉直接关联企业的市场形象、经济利益和市场份额的多寡。
2、穷尽举证方式
对此,可以遵循先损失、后收益、再酌定的举证思路。比如甲公司的商业诋毁使乙公司产品销量下降并致大面积退货。
首先,乙公司在诉讼中如能证明销量同比下降及退货数量,则可直接计算出经济损失。
其次,如果乙公司不能证明损失大小,则可举证证明甲公司的销量同比增长数乘以每件产品的合理利润(即甲公司所获利益)作为赔偿依据。在举证过程中,可以综合利用民事证据制度中的证据披露、举证妨害、优势证据、专家证人、司法鉴定等手段协助查明相关事实。
最后,如上述路径均不能达成,可请求酌情判定赔偿数额。
3、考虑名誉侵权与不正当竞争的竞合
在商业诋毁案件中,竞争主体散布损害竞争对手商誉的虚假事实,既可构成名誉侵权,也可构成不正当竞争。关键在于,双方是否具有直接或潜在的竞争关系。但是,路径的选择并非无足轻重。考虑到体系中传统民事法官与商事(知产)法官在审理案件类型、指导思想方面的不同,同等条件下选择以不正当竞争作为诉由更能维护被侵权企业的合法权益。
3.1w浏览
名誉侵权 诽谤
10w+浏览2024-10-21
诽谤和名誉侵权的区别
诽谤与名誉侵权辨析 诽谤罪基于虚构且未经核实的事实,而名誉侵权则涉及法律禁止公开的内容,即使属实。法人、团体、组织不能成为诽谤罪主体,但可作为名誉侵权受害者。诽谤需直接故意,而名誉侵权可包括过失。善意检举、揭发或批评中的失真不应定为诽谤罪。
10w+浏览
损害赔偿
侵犯名誉权是诽谤吗
1w浏览2025-02-11
诽谤公司侵犯名誉权怎样认定
[律师回复] 你好,关于上述的问题,解答如下,
一、如何认定侵犯企业名誉权
1、行为人所实施的行为违法
消费者对生产者、经营者、销售者的产品质量或者服务质量进行批评、评论,不应当认定为侵犯他人名誉权。但借机诽谤、诋毁,损害其名誉权的,应当认定为侵犯名誉权。
2、受害企业确有名誉被损害的事实
包括降低了消费者、社会公众对法人商誉的社会评价。
3、侵权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
4、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
二、侵犯企业名誉权赔偿的注意事项
1、厘清企业名誉权与商誉
企业名誉是指公众对企业人格的综合评价,其范围较为广泛,比如“富士康是否血汗工厂”的评价,而企业商誉是公众对于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累积的商业信誉和商品信誉的相关评价,企业商誉直接关联企业的市场形象、经济利益和市场份额的多寡。
2、穷尽举证方式
对此,可以遵循先损失、后收益、再酌定的举证思路。比如甲公司的商业诋毁使乙公司产品销量下降并致大面积退货。
首先,乙公司在诉讼中如能证明销量同比下降及退货数量,则可直接计算出经济损失。
其次,如果乙公司不能证明损失大小,则可举证证明甲公司的销量同比增长数乘以每件产品的合理利润(即甲公司所获利益)作为赔偿依据。在举证过程中,可以综合利用民事证据制度中的证据披露、举证妨害、优势证据、专家证人、司法鉴定等手段协助查明相关事实。
最后,如上述路径均不能达成,可请求酌情判定赔偿数额。
3、考虑名誉侵权与不正当竞争的竞合
在商业诋毁案件中,竞争主体散布损害竞争对手商誉的虚假事实,既可构成名誉侵权,也可构成不正当竞争。关键在于,双方是否具有直接或潜在的竞争关系。但是,路径的选择并非无足轻重。考虑到体系中传统民事法官与商事(知产)法官在审理案件类型、指导思想方面的不同,同等条件下选择以不正当竞争作为诉由更能维护被侵权企业的合法权益。
3.1w浏览
网络诽谤,诽谤名誉侵权
10w+浏览2023-09-17
侵犯名誉权和诽谤区别
一、侵害名誉权的主体,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诽谤罪的犯罪主体和被害人,只能是自然人;二、构成诽谤罪的行为方式,一般是比较严重;三、诽谤罪的危害结果,是对社会构成了较为严重的危害。侵害名誉权的行为虽然也对社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危害,但还远未达到这样的程度。
10w+浏览
损害赔偿
诽谤别人偷东西属于名誉侵权吗
诽谤别人偷东西是名誉侵权。名誉侵权指的是文学作品、通告文字、行为语言或其他形式对当事人产生了名誉上的消极影响所构成的一种违背人权的行为,行为人要负法律责任。任何个人、媒体不得发布捏造虚假信息、刊登新闻、PS图片,否则构成名誉侵权。
1w浏览2024-09-01
诽谤公司侵犯名誉权怎样认定
[律师回复] 你好,关于上述的问题,解答如下,
一、如何认定侵犯企业名誉权
1、行为人所实施的行为违法
消费者对生产者、经营者、销售者的产品质量或者服务质量进行批评、评论,不应当认定为侵犯他人名誉权。但借机诽谤、诋毁,损害其名誉权的,应当认定为侵犯名誉权。
2、受害企业确有名誉被损害的事实
包括降低了消费者、社会公众对法人商誉的社会评价。
3、侵权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
4、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
二、侵犯企业名誉权赔偿的注意事项
1、厘清企业名誉权与商誉
企业名誉是指公众对企业人格的综合评价,其范围较为广泛,比如“富士康是否血汗工厂”的评价,而企业商誉是公众对于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累积的商业信誉和商品信誉的相关评价,企业商誉直接关联企业的市场形象、经济利益和市场份额的多寡。
2、穷尽举证方式
对此,可以遵循先损失、后收益、再酌定的举证思路。比如甲公司的商业诋毁使乙公司产品销量下降并致大面积退货。
首先,乙公司在诉讼中如能证明销量同比下降及退货数量,则可直接计算出经济损失。
其次,如果乙公司不能证明损失大小,则可举证证明甲公司的销量同比增长数乘以每件产品的合理利润(即甲公司所获利益)作为赔偿依据。在举证过程中,可以综合利用民事证据制度中的证据披露、举证妨害、优势证据、专家证人、司法鉴定等手段协助查明相关事实。
最后,如上述路径均不能达成,可请求酌情判定赔偿数额。
3、考虑名誉侵权与不正当竞争的竞合
在商业诋毁案件中,竞争主体散布损害竞争对手商誉的虚假事实,既可构成名誉侵权,也可构成不正当竞争。关键在于,双方是否具有直接或潜在的竞争关系。但是,路径的选择并非无足轻重。考虑到体系中传统民事法官与商事(知产)法官在审理案件类型、指导思想方面的不同,同等条件下选择以不正当竞争作为诉由更能维护被侵权企业的合法权益。
3.1w浏览
名誉侵权和诽谤
10w+浏览2024-10-29
顶部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发来一条私信

您好,您的法律问题还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吗?可以直接私信我单独沟通哦。

温馨提示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律师
律图法律咨询 24h在线
18万+

认证律师

15亿+

普法人次

9

最快响应

连云港177****8597用户4分钟前已提交咨询
扬州178****7261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淮安156****3510用户4分钟前已提交咨询
泰州181****7565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镇江177****7586用户3分钟前已提交咨询
常州152****5815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立即咨询(问题解决率99%) 推荐使用

继续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