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聚众斗殴罪追诉期多长
聚众斗殴罪的追诉期定为多久
在我国刑法典中,对于聚众斗殴的犯罪行为,其最严厉的刑事处罚为判处有期徒刑十年,而相应的法律追诉时效亦设置为十年。
根据该法的具体条文,针对不同的犯罪事实和罪行,其诉讼有效期将如下确定:
(一)若犯罪行为所涉及的法定最高刑罚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则在五年后此种犯罪行为便视为经妥善处理,法院不能再行追究其刑事责任;
(二)若犯罪行为所涉及的法定最高刑罚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则必须等到十年后才不再进行诉讼追溯;
(三)若犯罪行为所涉及的法定最高刑罚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则必须等待十五年后才不再进行诉讼追溯;
(四)若犯罪行为所涉及的法定最高刑罚为无期徒刑或死刑,则必须等待二十年后才不再进行诉讼追溯。
然而,若在二十年后仍认为有必要对该犯罪行为进行追诉,则必须向最高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请并获得批准后方可执行。
《刑法》第八十七条
【追诉时效期限】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
(一)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
(二)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
(三)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
(四)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
如果二十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二、聚众斗殴罪哪些情况下适用缓刑
缓刑,又称暂缓执行刑罚、暂缓量刑及缓量刑等,乃是刑法体系中的一项独特刑罚制度。
缓刑主要适用于下列数种情形:
1、对被判处拘役或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罪犯;
2、罪犯确实有诚心悔改之表现,法院相信暂且不予执行其所判处的刑罚亦不会再对社会造成危害;
3、罪犯非累犯且并非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
依据刑法明文规定,倘若犯罪嫌疑人在聚众斗殴罪案中被判定为可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同时该犯罪嫌疑人并不属于累犯范畴,那么便应当具备获得缓刑判决的资格。《刑法》第七十二条
,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
三、聚众斗殴罪很严重怎么判
关于聚众斗殴犯罪行为的量刑标准,需要依据相应情节进行评估。按照通常的原则,对于组织者以及其他积极参与的成员,将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等处罚措施。然而,如果存在如下四种特殊情形之一,那么对于组织者及其他积极参与者,将可能面临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的严厉惩罚:1.多次实施聚众斗殴行为;2.聚众斗殴的参与人数众多且规模较大,社会影响极其恶劣;3.在公共场所或交通要道上进行聚众斗殴,导致社会秩序严重混乱;4.使用武器装备进行聚众斗殴。
聚众斗殴罪的追诉期根据法定最高刑确定:不满五年有期徒刑为五年,五年以上不满十年为十年,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为十五年,无期徒刑或死刑为二十年。若二十年后仍需追诉,须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