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取保候审一年后仍未予以传唤之事,通常可以认为是无碍的。
然而,考虑到取保候审的法定周期为12个月,若一年内并未收到传唤,便需要对其进行解除。若相关机构未能采取行动解除此种状态,他们必须承担相应责任。在任何情况下,关于取保候审以及监视居住的阶段,均不得终止对案件的调查、起诉与审判。假如发现行为人不应再受到刑事追究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已届满,则必须立即解除对其实施的取保候审及监视居住措施。解除此类居留措施时,须即时告知被执行人及其所在单位等相关主体。
《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
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
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二、取保候审多长时间可以结案
在接受取保候审之后,从理论上讲,最长的司法审查周期可长达36个月。
根据我国现行的《刑事诉讼法》规定,取保候审这一程序的每一个阶段的最长时间不可超出12个月。
一般来说,对于一般的取保候审案件,至少需要12个月的时间才能完结,但最终的审理时间长短则需要与相关的办案部门进行沟通,视调查及侦查工作的进展程度而定。
值得注意的是,简单的取保候审案件有可能只用短短的2个月便能够解决。
此外,取保候审和监视居住都应由当地的公安机关进行具体的执行操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
三、取保候审传唤逃跑抓到怎么判
若在保证候审期内受传唤逃跑这个问题严重且性质恶化的话,有可能导致其原先获得的保证候审权益被取消,进而变更为强制手段以进行逮捕。犯人在保证候审的任期限内自行出逃也可能会被认为是触犯了脱逃罪行,对此将会依法受到相应的刑事追责。在对罪犯进行量刑时,法院会全面地考虑到被告人所涉及的犯罪事实、性质、情节以及对社会造成的危害程度等因素。通常情况下,保证候审期间的逃跑行为会被视作加重处罚的情节之一。因此,我们强烈建议犯罪嫌疑人严格遵守保证候审的相关规定,积极配合司法机关的各项工作。
取保候审满一年未传唤,通常视为无碍。法定周期12个月,期满需解除。机构未行动,须担责。案件调查、起诉、审判不可终止。不应追刑责或期满,须立即解除取保候审及监视居住,并告知被执行人及其单位。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