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立案后归还的,通常会被认定有从轻或减轻处罚的情节。要是挪用公款后在立案前就归还了,并且没有导致严重后果,那就可以根据情况酌情从轻处理;要是在立案后归还,一般在量刑时能考虑从轻处罚。然而,具体的认定必须综合考虑案件的所有情况,像挪用公款的数额、用途、归还的及时性以及对单位或社会造成的影响等这些因素。同时,在司法实践中,对于挪用公款后归还的认定要求很严格,必须有确凿的证据证明款项已经实际归还,并且归还行为具有主动性等。总之,虽然归还行为可以作为量刑的考量因素,但不能完全免除刑事责任。
二、挪用公款立案后归还会从轻量刑吗
挪用公款立案后归还,在量刑时是可以从轻处罚的情节。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挪用公款罪是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行为。
若在立案后归还挪用的公款,表明其有一定的悔罪表现,在司法实践中,这属于酌定从轻处罚情节。法院在量刑时,会综合考虑挪用公款的数额、用途、时间长短、归还情况等多种因素。不过,即便归还,犯罪行为已然构成,仍要承担相应刑事责任,但相较于未归还的情形,从轻处罚的可能性较大。例如,在一些情形中,因积极归还,法院在量刑时会在法定刑幅度内适当降低刑期或适用缓刑等。
三、挪用公款立案后归还还需担刑责吗
挪用公款立案后归还,依然可能要承担刑责。挪用公款罪是行为犯,一旦实施了挪用公款的行为,达到立案标准即构成犯罪。
根据《刑法》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构成挪用公款罪。
立案后归还挪用款项,在量刑时可作为从轻或减轻处罚的情节予以考虑,但并不影响犯罪的认定。例如,挪用公款进行营利活动或超过三个月未还,立案前归还,虽可从轻处罚,但犯罪事实已成立。不过,如果挪用公款用于非法活动,即使归还也难改变犯罪定性。总之,仍需承担相应刑责,只是程度可能因归还等情节有所不同。
当探讨挪用公款立案后归还怎么认定这一问题时,与之紧密相关的还有一些要点。比如,即便立案后归还公款,在认定犯罪情节轻重上,归还的时间、归还的金额比例等因素都起着关键作用。如果是在一审宣判前全部归还,在量刑时可能会作为从轻处罚情节考虑。另外,对于挪用公款供个人进行营利活动或非法活动,即使立案后归还,也可能因行为的性质而影响最终认定。要是你对挪用公款立案后归还认定中的情节轻重判断、量刑影响等还有疑问,赶快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获取专业法律解读。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