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立案之后,如果双方都愿意和解,通常是能够撤案的。在民事诉讼的过程中,立案之后案件就进入了审理程序的启动阶段,当当事人双方达成和解协议,就表明纠纷已经得到了解决。依据相关的法律规定,原告可以提出撤诉申请,经过法院审查并且同意之后,案件就会终止审理。不过要注意,撤诉必须要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像撤诉不能损害国家、集体以及他人的合法权益等。与此同时,撤诉之后如果一方反悔了,另一方依然可以继续主张自己的权利。总之,民事立案之后双方愿意和解的时候,一般是可以申请撤案的,但要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条件来进行。
二、民事和解撤案后还能再次起诉吗
这需要分情况来看。在民事诉讼中,如果是原告主动申请撤诉,且是在一审判决宣告前撤诉的,一般情况下,原告是可以再次起诉的。这是基于当事人有处分自己诉权的权利,只要符合起诉的法定条件,法院应当受理。法定条件包括有明确的被告、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等。
但如果是按照撤诉处理的情况,例如原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等被按撤诉处理的,在没有新情况、新理由,六个月内又起诉的,比照离婚案件的处理方式,法院可能不予受理。另外,如果和解协议已经履行完毕,一方又以同样事由起诉,法院可能会基于诚实信用等原则进行审查判断是否受理。
三、民事立案和解撤案有哪些具体法律规定
在民事诉讼中,立案后和解撤案主要涉及以下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原告有权在宣判前申请撤诉。法院对撤诉申请进行审查,若不存在违法情形,比如并非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他人利益等,会裁定准许撤诉。这体现了当事人对自身诉讼权利的处分权。
-具体流程:原告向法院提交书面撤诉申请,阐明撤诉原因。法院收到申请后,会依据相关规定进行审查判断。若准许撤诉,会下达裁定书,案件即告终结。
-法律后果:一般情况下,撤诉后诉讼程序终结,原告通常不能就同一事实和理由再次起诉,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例如离婚案件撤诉后,在一定条件下仍可再次起诉。
总之,民事立案后的和解撤案需遵循法定程序和要求,以保障各方合法权益和司法秩序。
在探讨民事立案后双方愿意和解能否撤案这一问题时,我们需要知道,除了能否撤案本身,还有一些相关要点值得关注。比如撤案之后,如果一方存在欺诈等行为,另一方能否重新起诉。而且即便撤案了,已经产生的诉讼费用如何分担也是个关键问题。倘若您在民事立案和解撤案过程中,对于重新起诉的条件、诉讼费用的处理等相关事宜存在疑问,不要为此烦恼。赶紧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会依据具体情况为您提供详细准确的解答与建议。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