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执罪指的是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执行能力却拒不执行,且情节严重的行为。
一般来讲,仅看被执行人银行流水的数额,是不能直接判定为拒执罪的。
重点在于被执行人有没有履行能力却故意不去履行,以及其行为是否达到了情节严重的地步。
通常情况下,如果被执行人有隐藏、转移财产,或者故意损毁财产,又或者无偿转让财产、以明显不合理低价转让财产等行为,导致判决、裁定无法执行,并且这些行为涉及的金额达到了一定标准,就有可能构成拒执罪。
不过具体的标准在各地可能会有所不同,一般是在一万元以上。
但这只是一个大概的参考,实际情况得依据具体的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来进行判断。
二、被执行人隐匿多少财产会被定拒执罪
拒执罪即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关于被执行人隐匿财产构成此罪,并没有明确具体隐匿财产的数额标准。
根据法律规定,被执行人隐藏、转移、故意毁损财产或者无偿转让财产、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的,可认定构成拒执罪。实践中,判断是否构成该罪需综合多方面因素考量,重点在于其隐匿财产行为是否达到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的程度。即便隐匿财产数额不大,但该行为导致法院生效裁判无法得到有效执行,严重损害债权人合法权益和司法权威,也可能被追究拒执罪刑事责任;反之,若隐匿财产行为未造成裁判无法执行的实质性后果,则可能不构成犯罪。所以,不能单纯以隐匿财产的具体数额来判定是否构成拒执罪。
三、被执行人隐匿资金超多少构成拒执罪
拒执罪即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并非单纯以被执行人隐匿资金的数额来认定。
根据相关法律及司法解释,构成拒执罪主要看行为人的行为是否达到情节严重程度。比如,被执行人隐藏、转移、故意毁损财产或者无偿转让财产、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的;担保人或者被执行人隐藏、转移、故意毁损或者转让已向人民法院提供担保的财产,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的等情形,均可能被认定情节严重。
隐匿资金仅是行为表现之一,即便隐匿资金数额较小,但综合其他因素导致判决、裁定无法执行,也可能构成拒执罪;反之,隐匿资金数额较大,但经司法机关处理后及时改正,未造成判决、裁定无法执行后果,也不一定构成犯罪。实践中需结合具体案件情况综合判定。
当我们探讨被执行人银行流水达到多少算拒执罪时,其实拒执罪的判定远不止看银行流水金额这么简单。除了银行流水的具体数额,还需综合考量被执行人的资金流向、用途等情况。比如,若被执行人将银行账户内资金恶意转移、隐匿,即便流水数额未达特定标准,也可能构成拒执罪。而且,是否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法院生效判决、裁定的行为表现也是关键。要是您对拒执罪中银行流水判定标准、资金隐匿认定或者其他相关法律问题存在疑惑,别再纠结,赶快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会为您详细解答。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