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执罪里针对转移财产的立案标准,通常来讲,就是当一个人有能力去执行判决、裁定,却偏偏拒不执行,并且把财产给转移了,转移的财产价值得达到一万元之上。
像那种无偿把财产转让出去,或者是以那种明显不合理的超低价格把财产转让出去之类的行为,都算在转移财产的范畴里。
要是被执行人通过隐藏财产、转移财产、故意把财产给毁坏,又或者是无偿转让财产、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等等这些方式,导致判决、裁定没有办法再执行下去了,而且这些行为所涉及到的财产价值达到了一万元以上,那就很有可能构成拒执罪,到时候就会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不过,这里得具体的情况,还得结合实际的案件以及相关的证据来进行综合的判定,不能一概而论。
毕竟每一个案件都有它自己的特点和细节,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二、拒执罪中转移资金构成犯罪的数额咋定
在拒执罪中,关于转移资金构成犯罪的数额,法律并无明确统一的具体量化标准。
司法实践中,通常结合案件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判断。一般来说,如果被执行人转移资金的行为,致使人民法院生效裁判文书确定的义务无法履行,严重损害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情节严重的,就可能构成拒执罪。
比如,转移资金导致申请人的基本生活、生产经营无法维持,或者转移资金达到应执行金额的较大比例等情况,会被认定情节严重。常见情形如转移资金致使执行款项无法到位,影响到职工工资发放、农民工报酬支付等,司法机关会根据资金性质、转移目的、对执行工作造成的实际影响等多方面因素,来认定是否达到入罪标准,进而判定是否构成拒执罪。
三、拒执罪中转移财产认定还有哪些要点
在拒执罪中,转移财产认定有以下要点:
首先,行为时间方面,通常是在法院判决、裁定生效后实施转移行为。若在此之前正常处分财产,一般不认定为拒执罪中的转移财产。
其次,主观故意上,必须有逃避执行债务的故意。比如为了让债权人无法通过执行程序实现债权,恶意将财产无偿转让给他人、以明显不合理低价转让财产等。
再者,行为表现形式多样。包括隐匿财产,如将名下房产过户到他人名下、将存款转至他人账户;虚构债务,与他人串通制造虚假债务以减少可供执行财产;还有私自处置已被法院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等。
最后,情节严重程度是关键。只有达到情节严重,才构成拒执罪。情节严重一般指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或造成债权人重大损失等情形。
当探讨拒执罪的立案标准转移财产是多少这一问题时,我们不能仅局限于数额本身。除了明确转移财产达到一定金额可能触发拒执罪立案外,还需关注转移财产的具体情形。比如,恶意通过隐藏、变卖、故意毁损等方式转移财产,即便数额未达到通常标准,但严重影响了判决、裁定的执行,同样可能被认定为拒执罪。而且,多次少量转移财产以达到规避执行目的的行为,也在法律的审视范围内。若你对拒执罪立案标准中转移财产的细节、不同情形的判定等还有疑问,赶紧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将为你详细解答。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