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诈骗怎么认定是从犯
比如在诈骗活动里,没直接策划组织,仅听从主犯指挥,参与像放风、传信息这类次要环节的,算从犯。
从犯主观恶性小,往往不是主动想犯罪,多是被主犯引诱、胁迫,故意程度比主犯低。
从犯获利通常较少,多拿少量报酬。司法实践中,法院会综合判断,对从犯依法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
二、诈骗怎么认定为从犯
从犯指的是在共同犯罪里起到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那些犯罪分子。
在认定诈骗案件中的从犯时,要着重考虑以下方面:
①作用大小方面:
在诈骗犯罪的实际施行过程中,从犯所起的作用比主犯要小。
他们通常会实施一些辅助性的行为,像是为诈骗分子打探消息、准备作案时需要的工具等。
②参与程度方面:
从犯参与诈骗的程度相较于主犯要浅一些,可能仅仅参与了其中的部分环节或者阶段,不像主犯那样全程参与。
③主观故意方面:
从犯同样具备诈骗的故意,不过和主犯相比,其主观上的恶性相对要小一些。
举例来说,在一个诈骗团伙里,有专人负责策划并实施诈骗行为,而另有人员只是负责联系被骗对象,并提供一些较为简单的信息,那么后面这个人员就很可能会被认定为从犯。
必须综合各种因素,来准确判断其在诈骗犯罪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确定其是否构成从犯。
三、诈骗怎么认定从犯
认定诈骗从犯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①在诈骗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行为人可认定为从犯。
例如,在诈骗团伙中,部分人员主要负责打探消息、准备作案工具等辅助性工作,他们对诈骗的实施并非起主要推动作用,此类人员通常可认定为从犯。
②从犯在共同诈骗犯罪中,其行为对诈骗结果的发生所起的作用相对较小。
比如,在诈骗过程中,主要实施诈骗行为的人积极与被害人沟通骗取钱财,而从犯只是在一旁协助,其行为对诈骗结果的影响力不如主犯那么大。
③在主观故意方面,从犯通常是明知自己的行为是参与诈骗活动,但主观恶性相对主犯较小,其参与诈骗的目的往往是为了获取少量利益或受到主犯的胁迫等。
综合以上因素,能够较为准确地认定诈骗从犯。
当探讨诈骗怎么认定是从犯这一问题时,后续还有不少要点值得关注。从犯在诈骗犯罪里所起作用相对较小,然而,具体到对诈骗所得的分配、在犯罪中的分工配合等方面,又有着复杂情况。例如从犯在诈骗行为里协助主犯实施部分环节,那如何界定其协助行为对整个诈骗活动的影响力呢?还有,若从犯在中途有停止诈骗行为的表现,又该如何认定其责任?要是你对这些围绕诈骗从犯认定的相关问题有疑问,不要纠结,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会为你详细解答。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换一换